剪不断的不仅是血缘 浙台两地教育交流频繁深入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引进的台湾成功大学年轻博士封之远老师在上课。(资料图)
浙江在线杭州11月7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原野 成竞 编辑/赵洁) 乡间熟悉的建筑风格,听起来颇觉亲切的方言,以及相似的风俗、饮食……隔海相望的浙江和台湾,处处显示出深厚的渊源。
这种渊源从源流上说发自两地人剪不断的血缘关系,而若是着眼于浙江和台湾间近年来日益频繁、深入的教育交流,便会发觉剪不断的已不仅仅是血缘了。浙台两地之间在教育、文化领域同样有着磁石一般自然而强大的相互吸引力。
浙台教育深入交流渐成传统
“两岸关系改善以来,尤其是近5年来,浙江和台湾之间的教育交流推进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形式多样,做得很实,做得很深入。”谈及浙台教育交流的发展特点,浙江省教育厅港澳台办主任舒培冬如是评价。
据省教育厅外事处港澳台办公室提供的数据表明:基础教育方面,浙江省共有52所中小学与台湾学校结对,连续三年举办的两地中小学校长论坛已逐渐形成传统。每届均有数十位台湾校长参加,教师间的走动交流更为频繁。
职业教育方面,浙江省5年来每年都至少送2批高职教师赴台培训,2011年在台湾科技大学成立的浙江教师培训基地已累计培训教师上千人。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连续五届举办“青春飞扬,书香两岸”浙台大学生文化交流活动,辐射台湾18所高校。
高等教育方面,目前两地共有本科类合作办学项目2个,高职高专类合作办学项目3个。温州大学与台湾中华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是全国第一个教育部核准的类似项目。而据一项调查显示,台湾自2011年起开放大陆学生赴台就读学历,已有135所台湾高校对大陆招生,五年来浙江省共有2648名考生被台湾高校录取,是大陆开放的8省市较多的省份之一。浙江也有14所高校开放对台招生,累计已有近300位台湾学生在浙攻读学位。
采荷二小师生赴台湾高雄姐妹学校交流(资料图)
取长补短为浙台教育共同需求
浙台两地教育交流推进得如此之好,原因何在。舒培冬认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环境是前提,而两地教育领域不谋而合的发展需求则是源动力。
通俗的说,浙江和台湾在发展教育上遇到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上是相似的,所以都希望从彼此身上汲取经验。而在各方面的发展程度上则有所不同,因而取长补短、共谋发展成为了两地教育界不约而同的选择。
依然举例来说,基础教育领域,两地的中小学校长论坛可不是浮于表面的走走看看,台湾的校长们都是带着浓厚兴趣和重要任务来的。吸引他们的正是浙江素质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
“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和台湾提倡的‘全能教育’,其实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回事,重要的不是名字叫什么而是具体怎样做,”舒培冬说,“我们的中小学选修课,第二课堂等做法在台湾广受好评”。
而在职业教育领域,则是台湾走在前面,其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向西方学习,且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自成一套育人体系,双方的交流对浙江省的职教发展帮助很大。
取长补短不仅局限在教学交流上,在高等教育领域,台湾高校充足且优秀的教师资源就被浙江看中。据了解,近年来浙江省引进的台湾高校教师就是数百名之多,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成为了浙江高校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