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舞台唤醒乡村文化自信
“山坑调”是桑洲镇的“乡音”,有“挖花洞”“紫竹调”等多种唱法,具有上口动听、高亢有力、催人奋进等艺术特点,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桑洲外出人口较多,加上农村思想观念保守,对继承发扬民俗文化并不看好,“山坑调”逐渐走向没落,一度无人关注,面临失传。
近年来,桑洲镇利用“百姓大舞台”,将“山坑调”划入必演节目,并组织发动文化爱好者、各地文联、团青妇参观欣赏“山坑调”等传统文化,使其逐渐受到文化保护者们的关注。截至目前,该镇先后开展了各类乡村文化活动12场,排演各类“山坑调”达30余次,组织参观活动7次,人数达200余人次,传统文化保护成效显著。
同样在“百姓大舞台”上复苏的,还有长街山歌。它曾入选宁海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却也陷入了后继无人的僵局,直到“百姓大舞台”给了它展示的机会。同时,长街镇在老的长街山歌基础上,改编创作新长街山歌,给传统文化植入新的生命力。
最好的传承是活态的传承,宁海的“百姓大舞台”成了乡村传统文化复活的最好载体。“因为近所以亲”,宁海借力“百姓大舞台”平台,作为群众提升文艺水平的大练场,要求每个乡镇(街道)培育一批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优秀节目,保护文化多样性。
“百姓大舞台”也成为宁海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大礼堂。比如,跃龙街道举办“巾帼传美德跃龙好家风”文艺汇演,大佳何、茶院、桑洲等乡镇在“百姓大舞台”活动中设置“清洁户”“文明户”“好媳妇”“好邻里”等颁奖活动,引领社会风向。
宁海县还围绕中心工作,由县宣传文化部门采取节目配送制度,为每场活动配送2个节目,输送一批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综艺节目。配送节目库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迎接十九大”及“五水共治”“最多跑一次”等六大版权块,涵盖小品、组唱、相声、群舞、器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各乡镇(街道)则结合实际,结合节庆节日等节点,开展以“永远跟党走”“消灭Ⅴ类水”等为主题的“百姓大舞台”活动,传达党委政府好声音。
有文明,才有文化的自信。百姓大舞台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回归,一个载体激活了乡村文明。
一些日渐消落的民俗文化和技艺通过百姓的自主演绎,实现活态传承。孔子后裔聚集地力洋孔村在“百姓大舞台”中设置少女笄礼仪式、汉服茶艺表演等环节,鼓励群众尊重传统、崇尚国学、尊崇礼仪。
宁海岔路镇花堂村村民挖掘了传统的船灯、马灯、道情、鼓亭,围绕这些节目,大家空闲时间训练、彩排,喜爱的人越来越多,参与的人越来越广。每逢春节、元宵节、农历的三月三等重大民俗节日,花堂村自编自导,把这些传统节目搬到百姓大舞台上来,全村载歌载舞,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四邻八乡的乡亲也慕名而来,已然成为当地乡村一道别致的文化风景线。(陈云松 娄姣敏)
(图文由宁海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