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潭水库连续四年百分百达标 截污纳管控源头 实施库区移民
◆本报通讯员徐丽 郑红 记者晏利扬
为了保护300万台州市民的“大水缸”——地处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西部丛山之中的长潭水库,近年来,台州市、黄岩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进行入库溪流生态湿地建设,严厉打击涉水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农业面源防治,多措并举。目前,长潭水库已连续47个月达标率为100%,且绝大部分时候保持Ⅰ类水质。
截污纳管,严控源头污染, 严厉打击涉水违法行为
宁溪是长潭库区最大的集镇,在截污工程启动前,集镇内的生活污水几乎是直排流入水库。2013年3月,宁溪镇污水处理厂排污管网工程通过浙江省验收,经过处理后排放出来的水质能达到国家一级A的排放标准。
“目前库区上游6个乡镇都建起了污水处理厂,126个行政村建设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75%。”黄岩区环保局局长王庆友告诉记者,通过加强库区生活污水治理,从源头上控制了库区环境污染。
在水环境治理中,环保、农业部门及当地乡镇加大了对畜禽养殖业的联合执法力度。据黄岩区环保局统计,2011年至2015上半年,库区共关停畜禽养殖场44家,其中生猪养殖场35家,黄牛、奶牛养殖场两家,羊养殖场两家,鸡、鸭养殖场5家,拆除栏舍面积13214平方米。
为更好地保护库区环境,早在2012年,黄岩区政府就下发《关于明确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职责的通知》,明确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监管职责,并专门成立黄岩区行政执法分局长潭库区执法大队。通过严格执法,深入开展库区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破坏库区环境等行为,全面禁止库区烧烤、游泳等现象。
去年入夏之后,长潭水库库区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又出现抬头趋势。针对这一情况,从去年6月开始,库区执法大队联合公安等单位开展了集中大整治行动,对长潭水库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作为库区环境的守护者,黄岩行政执法分局长潭库区执法大队自成立以来,履行保护库区的执法职能,2014年共销毁没收钓竿2600多根、网具3500多套、电捕机200多台,立案查处两例偷盗鱼案件。“通过一系列的集中宣传和整治行动,现在,长潭库区各类违法行为大大减少,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王庆友说。
建设生态湿地,实施库区移民,解决面源污染问题
2013年,黄岩区从紧张的财政中挤出3000多万元资金,建成了55.7万平方米的瑞岩溪生态湿地工程。这是长潭库区第一个生态湿地,也是台州市在库区生态建设、涵养水源上寻求突破的新举措。
据王庆友介绍,一系列生态治理改善了瑞岩溪水质,减轻了长潭水库水体污染负荷,使通过瑞岩溪进入水库的主要污染物削减30%,瑞岩溪入库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通过加强上游溪水的湿地建设,对入库水源进行多一层过滤,为老百姓的用水安全加上一道‘保险’。”王庆友说,今后他们将在长潭库区的其他7条入库溪流末端全部建设生态湿地,进一步净化入库水质。
据了解,2014年台州市安排长潭水库水源保护生态补偿资金2650万元,市财政专项拨款172.8万元,将长潭水库周边处于38米高程线以下的近2000亩农田全部租过来,以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
日溪村是黄岩区上垟乡较为偏远的一个山村,全村共有54户村民,其中6户在水库38米高程线以下。2013年6月,这6户老屋拆迁工作顺利完成,最后一批移民迁出。
“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最直接、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人口。”王庆友介绍,为了保护长潭水库水质安全,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长潭库区先后实施6次库区移民。2012年3月,台州市又布置库区38米高程线以下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工作;至2013年6月,包括日溪村这6户在内,已累计完成38米高程线以下异地移民3万多人。
为让移民住得安稳,位于黄岩区头陀镇的安置小区项目也在去年正式启动。小区占地350亩,可容纳2000多人居住,而且离镇政府、学校、医院都很近。今年年初,341名移民陆续搬入新居,他们也是长潭水库38米高程线以下最后一批移民。
多年的保护和原住民做出的牺牲,换来了台州300万人民“大水缸”的安全。目前,环保部门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每月定期在水库内的3个监测点,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100多个指标进行检测。根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4年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公告显示,在环境保护部监测的27个重要水库中,有7个达到Ⅰ类标准,长潭水库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