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砥十年之志:用笔意写出诗意
白砥现场书写杜甫诗
书写一百首杜甫诗,借此完成一个书法家的创新
这个时代的书法家,究竟能为书法带来多少全新的可能?2015年的第一天,杭州滨江的之江书画院里,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导白砥现场创作,写下两首杜甫诗作品——《赠李白诗》、《复愁十二首之一》。
这只是一个开笔,接下来,白砥将效仿陆俨少创作《杜甫诗意画百开册页》,完成一百件以杜甫诗为内容的书法作品,他将其称之为《杜诗百品》。
对书技娴熟的书法家而言,完成一百件作品不难,难的是力求每件作品都面貌各异,又具有自我风格。
《杜诗百品》从开笔到完成,50岁的白砥给自己的期限是十年。创作完成的那一天,白砥60岁。古人云“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正是书法家们的追求,此时读来,令人感慨。
一切要从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画百开册页》说起。前不久,白砥在微信朋友圈读到陆俨少创作《杜甫诗意画百开册页》的故事,被深深打动。
陆俨少,上海人,浙江美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教授,《杜甫诗意画百开册页》是他的代表作,顾名思义共有100幅,画面中的内容,是陆俨少根据自己对杜甫诗文的理解所绘,每幅作品均配有杜甫诗文。
1959年夏天,为纪念杜甫诞辰1250周年,陆俨少开始创作杜甫诗意画册页,他持续画了三个多月终于完成了100幅。那一年秋天,百开册页在浙江美术学院的教学大楼走廊里进行了展示,引起全校师生的瞩目。
后来,百开册页仅剩65开。1989年,80岁高龄的陆俨少陆续补画完丢失的部分册页。
完整的《杜甫诗意画百开册页》集合了陆俨少中年、晚年的山水面貌,从中可以看到他中年工致缜密、灵气流溢的风格,与晚年雄健豪放、简约浑厚之气象,是他三十年功力和心血创作的顶尖之作。
所以,昨天的开笔仪式命名为“仰止陆师·融通我意”。在和现场观众简短的对话之后,由观众即兴点题,白砥首先完成了两件作品的创作——都是6尺大小,《赠李白诗》用了颜体楷书,《复愁十二首之一》则为行草,是典型的白砥风格。
计划中,一百幅杜甫诗作品,有巨幅也有小品,面貌各异,这对任何一个书法家都是极高难度的挑战。所以,白砥的全部创作或将多达数千幅,再从中精选出一百件。
熟悉白砥的读者都知道,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和高难度“较劲”了。这些年,他的每一次公开展览和创作,难度都不小。
2010年,意与古会——白砥临古书法展,200余件临古作品,是他自读博士起十五年间掌灯月下所临摹的,时间跨度长达四千年,从商代甲骨文到吴昌硕,几乎涵盖了中国书法史上所有的字体和流派。
2014年4月,融·通——白砥书法探索三十年文献展上,近百件白砥作品及各种文献,是白砥“书法探索三十年”的故事。他的探索,就是“把传统根部的东西挖掘出来,用全新的面貌诠释。”
难以想象的是,至今,白砥每天习字的平均时间仍然长达八九个小时。而从杜诗百品的创作开始,他要为“支出”下更大功夫,这可以视为他书法创作的全新开始。
“书法家,书法写得好是一个基本条件,更要写出自我风格,风格上又要写出变化。现在,书法的艺术性越来越被强调,书法家应该更重视书法的创作。书法是一种抽象的结构,书法家在形成自己的风格以后,每幅作品要拉开风格很难。我希望将杜甫笔下的诗意与我手下的笔意融合到一起,让每幅作品在确立自己风格的前提下,再拉开一定距离。”白砥尝试用书法的笔墨空间,来表达杜甫蕴含在诗中的感情色彩。对于仅有黑与白的书法而言,这个要求,显然更难。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林梢青 编辑: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