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轩文章: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是对省域治理现代化的一次大考

24.02.2020  16:4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是总体战”“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我国对外开放”;强调“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全方位立体化特征、全局性长远性意义,突显了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突发危机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由于影响面广、不确定性多,往往最能考验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争当省域治理现代化排头兵,成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目标任务,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健全的制度体系、卓越的治理能力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经过无数风险磨难、严峻考验后形成并发展的。“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既是对省域治理现代化实绩的一场测试检验、对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进程的一次实战锤炼,也是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新期望,坚决扛起“三个地”使命担当,推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必然要求。

这次大考考出了“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功效,为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储备了强势动能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牵动性举措,也是一场全方位、深层次、广范围的治理变革。“最多跑一次”蕴含的先进理念、科学方法、优良作风,为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提供了全面充足的准备,充分体现了改革的前瞻性、科学性、适用性。

以政务服务网上办有效助力远程办公办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少出门、不聚集”是群众居家抗疫的刚性要求。如何既不出门、又办得了事,是老百姓在疫情期间的新期盼,也是政务服务需要解答的两难问题。“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优势、“数据跑路”的机制效应,在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我省推广运用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电话帮办等服务,及时推出疫情防控期间的便利化举措,最大范围推动政府部门“最多跑一次”事项接入“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努力实现网上可办、无纸可办。不少地方还创新推出“疫期版”的“最多跑一次”,如“复工跑一次”、疫情卡口“最多停一次”,为办事群众和企业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得到各界称赞。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先见之明和实际功用。改革没有完成时。针对部门间、区域间、层级间存在不平衡的问题,要借势推进、乘势而上,将“最多跑一次”的理念、方法、作风全面运用到政务服务各方面、全过程,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持续优化“浙里办”“浙政钉”,真正让群众和企业网上办事快捷方便,努力建设“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

以数字化治理全面打造新型“防疫系统”。现代化的治理,必然是高效能的治理。浙江是互联网大省,积极探索将“最多跑一次”理念运用到治理领域,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手段防范化解风险,以“智治”促治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省创新运用“一图一码一指数”开展精密型智控,以“疫情图”与“复工图”精准推进复工复产,为实现“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目标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信心支持。同时,还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优势,搭建疫情联防联控平台,提前预测疫情发展趋势,为科学精准有效防控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与2003年抗击“非典”相比,此次疫情防控运用全链路的数字信息技术,集合形成了一套新型数字“防疫系统”,是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的无形铠甲。“智网恢恢,疏而不漏”。要加快推进数字化应用向基层一线的拓展,不断提升数字化治理的广度深度。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脑”建设,在环境治理、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等领域推广数字化手段,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广泛运用于省域治理各领域,减少治理的死角和盲区,让数字化治理成为省域治理现代化的一张金名片。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纾困解难雪中送炭。营商环境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省围绕化解企业生产经营风险,提前谋划部署开展惠企“最多跑一次”改革,开辟企业获得融资、纾困资金投放等快速通道,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给我省一些行业企业特别是不少中小微民营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和市场需求,我省充分运用“最多跑一次”理念、方法、作风,及时出台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30条、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17条、支持外贸企业渡过难关10条、企业用工保障10条等含金量高的政策意见,实打实地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优化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针对当前企业面临的用工难、产业链联动难、物流畅通难等难题,要抓好监测预警,量化细化政策落地,推动闭环实施,加快打通物流链、供应链、产业链、生态链,努力让企业“止血”“造血”“活血”。要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从更宽范围研究和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升级实施营商环境“10+N”行动,形成系统化、整体性的制度安排,打造最优的大营商环境,构筑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强磁场”。

这次大考考验了治理体系的制度机制,为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实保障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是对实践探索、经验积累的凝练升华,制度优势是最大的治理优势。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要靠方方面面的体制机制来引领和保障。

党的领导制度为疫情防控提供根本保证。加强党的领导,是我们战胜风险挑战、不断夺取胜利的关键所在。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并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中央深改委第十二次会议,深入北京社区、医院、疾控中心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多次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一盘棋,坚决服从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众志成城、齐心战“”,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成立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指导、统筹推动全省疫情防控工作,随着形势发生变化,及时调整方略,精准指导施策。根据疫情防控态势,科学提出第一波防输入、第二波防扩散、第三波防新一轮输入的阶段性防控目标,有力作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决策部署,并适时将防控目标调整为确保我省不出现大规模传播、扩散、蔓延新冠肺炎疫情,确保完成我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努力争取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在不同阶段,又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紧急性应对、封闭式管控、精密型智控等防控策略,部署实施“五个更加”“十个更严”,算好“四本账”,打好“五大战役”,落实“八大管控机制”等对策举措,推动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对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分区分级全力组织防控,并与“三服务”活动结合起来,把服务精准高效地投放到防控关键处、群众急需处,构筑起合力抗疫的坚强战斗堡垒。面对疫情形势新挑战新变化,实现“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目标,需要我们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三服务”长效机制、为民办实事机制,推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更科学更精准更有效,真正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防控优势、治理优势。

法治制度为疫情防控提供强力支撑。法,国之权衡,时之准绳。早在2006年,习近平同志就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的重大决策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中,我省充分发挥法治浙江建设的制度优势、先行优势,坚持运用法治这把利器,将疫情防控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协同助力疫情防控。针对个别地方出现的危害公共秩序、哄抬物价、传播谣言、泄露隐私等违法违规现象,省人大常委会及时出台依法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为依法防控提供了依据。实践证明,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越是在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下,越是要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持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将法治融入疫情防控工作的各环节、全过程,尤其是防控最前线、最末端,坚决纠正一些地方和部门过度管控、简单化执法,在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中不断提升法治浙江建设的底色、成色、亮色。

社会治理制度为疫情防控筑牢基层基础。社会治理的重心和落脚点在基层,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基层。尤其乡村和社区作为疫情防控最基本的作战单元和最基础的工作网格,只有点上到位,才能面上可控。面对疫情、社情、舆情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我省充分发挥平安浙江建设经验,深入实施“最多跑一地”、网格化管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等基层治理制度经验,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织密织严基层网格,着力打造疫情防控共同体、社会治理共同体。湖州的“洗楼”排查、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九宫格”措施、台州的“红色代跑”志愿服务、桐乡的“社区抗疫公约”等,无不体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智慧。随着“三返”高峰的来临,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要把疫情防控与社会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健全快速排查机制和首站责任制,强化社区和重点场所有效管控,严密守住入浙“大门”和社区、企业“小门”,坚决做到防输入、防聚集,让该静的继续静下去,让该动的有序动起来。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深化推进“最多跑一地”,创新网络综合治理,动员社区志愿者、武林大妈、平安大姐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合力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努力打造浙江特色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

杭州,党员志愿者指导公司职员按照程序进入办公大楼。

这次大考考量了党委、政府的治理能力,为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夯实了担当之基

疫情防控既是测试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赛场,也是锤炼治理能力的战场。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坚决扛起责任,练就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才能以过硬本领实现抓好“两手”、打赢“两战”。

彰显科学应变能力。《荀子》讲到,“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作决策、做工作,只有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掌握主动、赢得先机、勇立潮头。疫情发生后,我省敏锐预判形势,果断决策部署,在全国率先启动一级响应,全力做好管控和畅通、医疗救治、物资保障、生产生活等各项工作,又因时因势打出两手抓、两手硬、两战赢铁拳,既明确目标方向,又提供方法路径。特别是创新运用大数据技术,以“五色图”差异化防控,以“健康码”畅通人流物流,以“智控指数”提高管控效能,有效充实了疫情防控“工具箱”。各部门也  创新推出人员“白名单”“灰名单”制度、“三免一减”保畅通、激励关爱“暖心八条”等举措,积极配合防控大局。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我省疫情防控形势还面临病例基数大、消减存量压力大,突发变数多、防控压力大,经济指数受关注度高、受外部环境冲击更直接等挑战。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以智变应万变,自觉把防控方式转变到精密智控上来,实施差异化、点穴式防控,严管“存量”,精准识别“变量”,把重点区域、重点人员、重点场所管得更严密,把人流物流商流搞得更畅通,把复工复产搞得更有序,为打赢“两战”增强免疫系统、动力系统。

体现统筹协调能力。疫情防控总体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各项工作环环相扣,没有统筹,就会首尾难顾、事倍功半;没有协调,就会各自为政、相互掣肘,难以形成合力。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坚持下好一盘棋,牢固树立系统思维、辩证思维,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统筹抓好防输入和防聚集,统筹抓好面上防控和重点地区防控,统筹抓好城市疫情防控和农村疫情防控,统筹抓好前方战“”和后方保障,统筹抓好省内防控和驰援武汉荆门、参与长三角疫情联防联控,统筹把握疫情和舆情、社情,合力推动防控态势趋稳向好。当前我省疫情防控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已经从原先的疫情防控为主,转变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兼顾。这就更加需要科学运用“十个指头弹钢琴”工作方法,左右兼顾、上下贯通、前后衔接,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而不是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要学会“戴着口罩”抓发展,把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兼顾起来,与做好“六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抓好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既扎紧精密智控安全网、又打通复工复产全链条,既尽快把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又尽量把疫情影响降至最低,努力实现疫情防控、百姓生活、企业生产、经济运行、社会秩序多目标优化。

砥砺落地执行能力。不折不扣抓落实,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体现。疫情防控总体战打响以来,全省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强化担当,冲在一线、靠前作战,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落实、同时间赛跑的防控格局,努力实现疫情管控力大于疫情传播力。特别是在贯彻省委“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决策部署中,各地结合实际,创新推出“惠企一码通”、驻企指导员、金融滴灌纾困、包机包列包车返工服务等落实举措,取得积极成效。但也有少数干部消极畏难、缩手缩脚,导致一些最新政策、最新要求传导不力、贯彻不及时;一些地方依然“一手硬一手软”,企业复工报备服务不到位,“复工图”配不上“疫情图”。在互联网时代,一项政策出台后往往按秒计时、快速传播,可谓朝发夕至、人人皆知。落地执行情况怎么样,上下一目了然。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属地责任,狠抓落地执行,根据“疫情图”精确制定“复工图”“物流图”“用工图”,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前提下,推动快复工、全复产,提高复工率指数。要持之以恒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共产党人最讲认真的态度,勇当先锋、敢打头阵,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推动“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任务落细、政策落实、举措落地、行动见效。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在2020年这个收官布局、承前启后的重要年份,迎战疫情是我们前进道路上必须迈过也必然迈过的坎儿。只要我们上下同欲、风雨同舟,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推动省域治理现代化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