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一线 浙江人民调解在行动
中新网浙江新闻2月19日电(郭其钰)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浙江省司法行政人员参与和促进法治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立足部门职能优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广泛发动该省基层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疫情防控宣传等工作,筑牢防控疫情第一道防线。
打好宣传主动战传递防疫正能量
疫情发生以来,浙江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和人民调解组织基层一线和前沿阵地的作用,创新形式多样、喜闻乐见、中外兼宜的宣传形式,及时宣传涉及疫情防控尝试和法律知识、常识等,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既有通过QQ群、微信群及时推送权威部门对防控知识的介绍,通报疫情防控工作动向,也有拉横幅、手持喇叭、走村串巷的“土办法”,还有将防疫控疫政策翻译成多种外语,线上传播的“洋花招”,引导人民群众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自觉做到自我隔离,坚决抵制谣言散布,做到听官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抗毒冠状病毒不要慌,不吃生食少聚餐;冠状肺炎不要怕,少聚不出门不串;戴上口罩把手洗,不传谣言我做起;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抗病毒!”铜锣开道、喇叭扩音,景宁县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周正发自编的打油诗传到了每家每户。正月初一以来,周正发一直坚守一线,开展外来人员登记、入户排查宣传、卡点值班值守、筹备捐助接收等工作。“要排查,也要宣传,宣传到位了,可以省很多麻烦。”周正发说。
除了“土办法”,还有“洋花招”。考虑到常驻义乌的外籍商人中还有不少并不精通中文,义乌外调委专门成立了“外调委冠状病毒防疫防控”微信群,汇集来自11个国家的13名外籍调解员以及35位翻译志愿者。只要有相关疫情的政策及权威消息发布,翻译志愿者们就第一时间翻译成印度语、英语、阿拉伯语、法语、叙利亚语5种语言。随后,外籍调解员们再把翻译后的信息转发到自己的相关群里。这种以点带面的方式,精准又广泛地宣传了疫情政策信息,为广大外籍商人送去了“定心丸”。
强化涉疫隐患纠纷排查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
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人头熟、情况熟”的优势,主动融入网格化排查工作,浙江重点对物业管理、邻里、婚姻家庭、医患关系、消费、劳动争议等纠纷开展拉网式、滚动式排查,做到村(居)不漏户、户不漏人,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报告处置,严防疫情期间矛盾纠纷交织叠加、激化升级。
村社、小区封闭式管理后,杭州市广大人民调解员不分昼夜值守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一方面主动做好政策宣传,全力做好社区居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热心劝导,切实做到严格防控。74岁的人民调解员汤阿凤也踊跃加入了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人民调解员沈寅弟想尽办法从外地调配了1000个口罩及时派送到战斗在防控一线的人民调解员、辖区派出所民警、信访等部门工作人员志愿者及周边群众的手中。
68岁的王伟军是宁波市海曙区翠南社区的调解员。战“疫”期间,他每天早起,戴着口罩、拿着消毒喷壶,对楼梯扶手、住户门口、走廊过道仔细喷洒消毒液。早饭过后,他又出门挨家挨户摸底排查居民防疫相关情况,宣传防疫知识。期间,看到隔离居民物资短缺,他又大包大包的往居民家里搬运物资,春节也没能和家人团聚。社区书记担心他的身体,劝他多休息。他总是说:“特殊时刻,能出一份力,是我的光荣。”
疫情迅猛,居家隔离的人难免会有惶恐和不安。为此,金华市婺城区人民调解员们主动请缨为重点人员隔离点提供远程心理疏导。婺城区竹马乡居家隔离人员黄某每天都能接到人民调解员苏玉婵的电话。“今天身体状态怎么样?家里生活物资还有吗?”一句句暖心的问候,让隔离期间的黄某感到了暖心与踏实。
防控一线,人民调解员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防控排摸,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他们充当了“调解员”“代跑员”“防疫员”的角色。有群众说:“调解员不仅是家喻户晓的‘和事佬’,还是我们的贴心人。”
推行“非接触”线上调解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不打烊”
疫情防控期间,浙江坚持“窗口暂停、服务不停”总体要求,通过机关门户网站、“12348”法网、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发布线上调解申请操作方法,引导当事人优先登录“12348”浙江法网、“浙里调”微信小程序等申请调解服务,做到疫情防控期间调解服务“不断线”“不打烊”。疫情期间,该省通过电话、微信等线上调解方式共调处矛盾纠纷500余件,解答各类咨询1000余人次。
“陈先生、李女士你们只要各自在手机上签字,然后我这边生成调解协议书,加盖调委会电子公章,你们就能自行下载调解协议书,电子版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和纸质版本是完全一样的。”日前,一场民事损害赔偿纠纷在宁波市鄞州区小娘舅握握团人民调解员屠昱“云调解”下,双方当事人顺利达成了调解协议。
调解前两天,陈先生打电话联系屠昱,称年前约好在2月4日进行调解,但因疫情,他担心调解没办法进行。为了让当事人“不出门、不见面”,屠昱向张先生介绍了小娘舅握握团的“指尖上的移动调解室”O2O调解系统,只需要通过手机便能在网上完成调解。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这场“云调解”在各自家中顺利举行。
前不久,一名在义乌开外贸公司的秘鲁籍外商,在安徽出差途中出现发热症状,因语言不通,他紧张的以为是病毒感染,无助下,拨通了义乌涉外调解委员会副主任杨迎春的电话。杨迎春帮助引导安抚劝说,并联系了安徽当地卫生部门。后经确认,该名商人不是新冠状病毒感染,现已平安。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遇到需要调解的矛盾纠纷时,运用“线对线”的调解方式,既解决了矛盾纠纷问题,又保护了当事人及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此外,针对企业复工复产可能引发的生产经营、合同、劳动争议等涉企纠纷,浙江依托“浙里调”微信小程序,上线涉企纠纷调解“绿色通道”,为企业、职工优先提供及时专业的调解服务。同时,开设法律政策专栏,积极回应企业复工复产关心的法律问题,全力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