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文化企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一、疫情对我省文化企业发展的主要影响
据调查,95.5%的受访企业认为经营现状已受到疫情的影响。其中,超过40%的企业表示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仅4.1%的企业认为对未来可能会产生潜在影响,70%的受访企业选择延期复工。
从文化企业受疫情影响的共性问题来看,主要是经营受到重创,项目延期、收入锐减,但在维持生存、恢复经营期间,仍需要支付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各种应付款,包括租金、社保、员工薪资、债务本息、货款、预收款退单退款等。
1.从短期来看,疫情对文化企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在第一季度。统计结果显示,57.9%的企业利润同比下降,其中超过70%的企业下降幅度在100%以内,最高的下降幅度达900%左右,甚至出现下降3350%的极端个例。例如,东阳欢瑞世纪《南风知我意》《东成西就》《迷局破之深潜》等影视项目被迫停拍,预计每日损失就达20多万元。同时,也有42.1%的企业预期利润同比上升,其中超过50%的企业预期增长幅度在100%以内,40%多的企业预期增长幅度超过100%。
2.从中长期来看,以2019年度文化企业营收做加权分析,结果显示,受访的文化企业今年预期利润同比增长为24.6%,表明疫情影响下我省文化企业整体发展势头仍保持着向好的基本面。其中, 文化艺术与休闲娱乐、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 两大产业领域对2020年全年的利润增长变化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动漫游戏、广播影视和文化产品流通 三大领域受疫情的长期持续影响大,全年预期利润同比下降最显著,进一步突出了长期政策扶持对动漫游戏、广播影视、文化产品流通三大重点领域的重要性。
3.从年度目标预期完成情况来看,受疫情影响,仅9.1%的企业预估能基本实现原定的企业经营目标,44.9%的企业认为能实现原定目标的70%-89%,30.5%的企业认为只能完成50%-69%,15.6%的企业认为连原定目标的一半都无法实现。例如,宋城演艺今年计划推出的演艺节目编排延期,“春江花月夜”文创街区扩容文创园项目暂停施工。
4.从企业规模来看,我省文化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对于短期性政策扶持的需求更为迫切。其中,年营业收入低于5000万元的成长型中小文化企业受疫情的短期冲击影响最大,抗风险能力较弱,第一季度预计利润同比下降73.4%,但从长远来看,由于企业处于成长期,具有较强的恢复增长的潜能。初创型的小微文化企业持续增长能力弱,其生存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后产业链能否快速恢复运转起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孵化培育。年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骨干龙头文化企业对此次疫情的抗风险能力较强,第一季度利润预计同比下降36.3%。
5.从行业类别来看, 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文化产品与装备制造业和文化投资运营产业 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其中, 文化旅游、广播影视企业 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项目停滞或周期延长,投入成本增加,拉长企业资金回收时间,造成流动资金周转紧张。例如,成长型企业杭州寸村广告公司计划于今年开办的氧气音乐节、杭州国大城市广场宣传策略及设计等项目推迟,涉及金额近2000万元。 文化产品与装备制造企业 受物流、消费等影响较大,问题集中在原材料供应不及时与价格上涨、复工后招工难、订单无法按期完成及后续销售运营不敢放开手脚等方面。 产业园区等平台运营企业, 已出现入驻企业要求提前退租的情况,高空置率和疫情后的招商工作成为最大的难题。
6.从地区来看,作为疫情重灾区的温州,所有受访企业均选择延期复工,60%的企业经营已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最突出的问题表现为企业员工返岗严重延后,致使资金链、项目进度等问题更为尖锐,普遍出现订单无法按时交付、客户流失、国外客户暂停中国供货商交易等问题。
二、当前我省文化企业亟需解决的困难
1.项目进度延缓,流动资金压力增大。疫情导致人群集聚的线下消费项目受阻,市场不确定导致企业正在进行和拟进行的项目无法推进,部分项目存在终止的可能,涉及境外的项目则存在较高的违约风险,均导致资金回笼时间拉长。同时,目前企业尚无法正常复工,但各项租金税费、员工薪酬等仍需持续支付,造成流动资金压力大。
2.供应链效率下降,项目运营成本上升。上下游配套企业、厂家商家等尚不能正常供应,物流效率下降,将可能导致原辅料成本、外包服务成本的上升,不利于复工后项目的迅速推进。
3.人力稳定性降低,创新研发需求压缩。待工期延长,增加了员工流失的风险。疫情后生产型文化企业将普遍存在用工难、招工难的普遍问题,服务型文化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长显著。
4.市场需求萎缩,境外业务开展受阻。文化产业大部分属于非日常必需品,受访企业普遍认为疫情可能导致整体市场消费需求的下降。特别是对有国际业务的文化企业而言,认为疫情可能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产生不利因素,进而导致境外订单、外贸出口、各类节展国际参与度的锐减。
5.云办公效率不高,技术升级需求迫切。线上办公存在沟通不畅、效率低下,设备达不到业务运行配置要求等问题,对企业恢复运营的帮助很有限。同时,从线下转型到线上,需要能快速响应技术服务的企业帮忙实现线上项目的布局,这方面市场的供应能力远远不够。
三、疫情影响下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综合本次受访文化企业的政策诉求和发展建议,对疫情影响下文化企业发展的扶持对策,宜考虑“长短结合、因业施力”的基本思路。
(一)短期对策:以尽快实现复工复产,恢复文化企业正常运营秩序为目标
1. 尽快出台文化产业稳发展政策。 集中财税金融政策的发力点,对租用国有用地、用房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实行房租免收3个月,减半3个月,对于租用非国有企业用地用房的,给予延缓缴纳抗疫期间的租金,并按照市场利率给予相对应的财政补贴。对于上半年租用国有用地用房开展文化活动项目的,给予30-50%的租金减免。尽快出台全年减税政策,包括增值税、土地税、房产税等,在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方面加大力度,让文化企业对未来发展保持信心。
2. 全力提升政府服务效率。 简化和减少文化市场行政审批事项与程序,尽快优化项目审批线上流程,全面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为受疫情影响而阻滞的文化项目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尤其针对影视类项目发行许可证的审批、创意与设计类项目的招投标、文化会展类活动立项的审批等,最大程度地缩短行政审批时间,可依法规采取信用担保和承诺制,为文化企业复工后加快项目进度、实现原定经营计划加大助力。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为企业提供订单违约、延期交付等方面的法律服务,帮助企业纾解风险和社会矛盾。
3. 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培育力度。 加大政府对文化产品的采购力度,对文化产品消费市场加以引导,建议由宣传部牵头,鼓励省市各行政部门、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如五一劳动节、七一建党节等文化活动,鼓励将文化活动策划、会展等文化服务项目外包给专业的文化企业来承办,激励文化企业的发展,带动社会文化消费市场的活跃度。为文化企业“走出去”搭建更多的平台,加大对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的补贴力度,加强对优势与新兴文化领域产品的宣传与推广,帮助企业拓宽海内外文化市场。
(二)长期对策:宜着眼于提升文化企业创新能力,加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浙江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发展
1. 推进内涵式发展与产业转型。 加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吸引并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梯队,对文化企业职工培训给予专项补贴。建立研发活动专项扶持基金,加强 培育文化内容创新能力,优化文化产品供给品质,鼓励文化产业跨界发展,推进文化企业向产业链高端转型,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为浙江文化强省建设夯实核心竞争力 。
2. 拓宽行业扶持的涉及面。 发挥行业协会、智库等组织机构的作用,建立疫情后文化产业建设顾问组织,邀请文化领域相关专家、企业家以及金融机构等组织参与,对文化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开展针对不同文化产业的知识、管理、营销、服务等专业性培训,构建激励机制,活化优化市场运营环境。充分利用现有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政策洼地,盘活平台资产,大力扶持新业态、小微型文化企业的入园发展,加强文化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协作与联动发展。
3. 引导文化产业云集聚发展。 大力支持新型数字文化企业发展,尤其是基于网络信息的云计算、云平台运营服务企业的发展。鼓励文化企业加快信息化改造升级,鼓励利用大数据指导内容生产,利用数字与虚拟技术开发线上文化产品,利用线上平台开展线上人才招聘会和文化展会,探索推进业务的线上线下结合,推进文化产业链向线上延伸。创新集聚模式,积极引导文化产业实现办公形式、业态开发、人才共享等多层面的云集聚发展。
(省新型重点培育智库浙江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 高颖 张庆 白力民 邵晗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