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电不商”意味什么?张勇端出阿里式解读
9月8日,2015新网商峰会论坛在杭州举行,各品牌网商大咖分享自己品牌故事和未来发展。 本报记者 魏志阳 摄
上午11时左右,张勇结束演讲匆匆走出会场,助手和司机已经在一旁等候,看到记者,他还是停下脚步打了招呼。
正式履新阿里巴巴集团CEO的第4个月,他依然低调、谦和、严谨,在阿里众多个性鲜明、锋芒毕露的高管中,是最“无趣”的那一个。
然而没有人会忽视他在阿里的赫赫战功,在阿里内部,人们习惯叫他“操盘手”。2009年,张勇首创了“双十一”购物节,如今已发展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购物狂欢节。此后,他先后全面负责阿里国内国际业务发展、肩负起推动阿里集团向无线转型重任、主导阿里在纽交所上市,还抽空出任了菜鸟网络CEO。今年,他不仅履新阿里集团CEO,还接替沈国军,成为银泰商业董事长。
他善于思考,喜欢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而在今天这样一个时点,他向所有人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商业大变革的奇点已经临近。
观察:商业奇点临近
奇点是什么?
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第一次提出了“奇点”这个词汇,并认为,奇点是一种独特的事件,能够产生足以撕裂人和历史结构的能力。
张勇所认定的商业变革奇点到来,则基于他对众多小企业、商家、消费者的观察,当然也来自他的跨界“操盘”。在过去,网商还只是在网上创业的单独群体,而今天, 几乎每个企业、每个人,都已经生活在网上,成为新网商的中坚力量。
在多次与他们的交流中,张勇接收到的一个高频词就是:变化。经济格局在变、商业环境在变、客户在变、工具在变,这些都将推动甚至倒逼企业深刻转变做生意的方式。
这几年来,我们没有停止过对互联网的赞誉,并一直认为因为互联网,商业社会将发生巨变。而现在,严谨的张勇这样表述:“毫不夸张地说,变化就在眼前,商业变革的奇点已经临近。”
未来经济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结合,这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但无论是对互联网公司还是对传统企业来说,怎样彻底拥抱变化,依然是一个待解难题。
张勇为困惑中的人们指出了一条现实路径。从供应链的角度看,过去不可想象的事情将会发生:网上开一个店,不再是卖货,而是带动整个企业的转型升级。而消费者将深度介入到产品定制过程中,品牌商将不再依赖传统销售渠道,他们会越来越具备零售能力,拉动品牌背后的制造供应链条更加柔性化生产。而物流公司会扮演企业供应链的参与者,为企业提升效率。传统零售行业牢固的边界已经开始逐渐模糊。
消费者不再有线上线下的分别,企业需要做的,是通过大数据把消费者进行分层,同时提供分层的产品和服务,把消费者转化成企业的粉丝、复购客户或者新客户。最终,所有的企业都会进入到一个全渠道的用户管理,为消费者提供无缝的、统一的购物和服务体验。做到这一步,才有可能实现全渠道各终端的互动和销售。
回望:“外挂”时代结束
一个时代的开启,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2008年,时任淘宝商城(天猫前身)总经理的张勇与团队讨论,希望办出一个类似美国感恩节的大促销活动,通过大家参与购物,来提升淘宝商城的知名度。因为自己的生日是1月11日,张勇最终在几个方案里选定了噱头十足的11月11日作为活动日。
2009年的第一个“双十一”,只有李宁、联想、飞利浦等27个品牌参加了这个活动,但是超乎所有人预想,整个平台交易额是5200万元,这是当时日常交易的10倍左右。
从那个时候开始,电子商务的光辉岁月正式开启。在过去的这几年,张勇每一次拜访诸如美的电器之类的企业,总会忍不住问:“你这个企业电商销售占整体销售的比例是多少?电商增速和整体销售比,哪个更快?”这样的提问背后,当然显示着张勇的自信:数据无疑是漂亮的,电商的增速无疑是超常的。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李倩 陈佳莹 见习记者 董小易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