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绩效手段推动改革

24.03.2015  12:15

  3月的晋城,春寒料峭。然而在这座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神话源起的古老城市,一场围绕县级财力保障工作的绩效评价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一场“全覆盖”的重点评价
  记者电话采访山西省晋城市财政局分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副调研员续永福,可直等到晚饭时间才能进行,因为他正带领由绩效科、预算科及其他业务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团队,在市辖6个县(市、区)自评的基础上,一个县区一个县区地对县级财力保障工作进行重点评价,“预计要走一个月。”他说。
  之所以要这样高强度、全覆盖地开展重点评价,续永福解释说:“其一,要保证一套指标、一个标尺,用绩效评价的手段彻底‘丈量’清楚晋城的县级财力保障工作的‘家底’。其二,要通过检查引起基层的重视和理解,为今后的相关改革夯实基础。”
  在晋城,农村税费改革以来,随着刚性支出的不断增长,各乡镇财政收支失衡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特别是保证各级转移支付资金落实到位,保障乡镇政府有序运转和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去年7月,晋城市政府出台《关于调整和完善乡级财力保障机制的意见》,旨在通过理顺县乡两级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提高乡级财力保障能力。
  随后,市财政局出台《晋城市乡级财力保障工作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决定对县(市、区)保障乡镇财力工作进行绩效评价,并按照得分排名,对6个县区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150万元、130万元、120万元和100万元的激励性奖励。
  “4月底,这些奖励就将陆续发放到位。”续永福介绍,“这次没有像以往那样只取前三名,拉开档次进行奖励,主要是担心引发各县区恶性竞争,使县级财力保障工作偏离其正常的轨迹。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通过检查促工作,让基层的同志充分意识到财政资金及时划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开创性地设立绩效评价指标
  县级财力保障绩效评价指标,全国没有现成的经验或样本可学。
  晋城市财政局绩效科科长韩晓红介绍:“设定县级财力保障绩效评价指标难度非常大,我们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既考虑县区保障乡镇财力的资金数额,又考量各县区对此项工作的努力程度;既核算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又体现各县区的财政综合管理水平;既参考上级财政部门的绩效评价结果,又充分听取基层人员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
  在综合上述因素后,结合中央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精神,通过与业内专家及中介机构的沟通,几易其稿,该局最终确定从制度建设、资金债务、财力保障、保障效益、附加分5个方面,对实施县级预算审查制度情况、县级政府对乡镇转移支付占比情况、横向财力调整情况、乡村债务状况、盘活乡村集体资产等25个评价指标进行打分,满分为100分。
  “从目前各县(市、区)自评过程的反馈来看,大家对这套指标还是比较认可的。”韩晓红欣慰地说。
  其实,随着评价项目的增点扩面和实地评价经验的积累,晋城市根据财政部共性指标体系框架,已建成一整套颇具规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该市结合本地实际,开创性地制定出了部门整体综合评价指标、乡级财力保障评价指标等。   晋城市财政局还与复旦大学合作完成了《晋城市民生财政建设研究》,对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环境保护支出、公共安全支出等10个领域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完善。
  目前,晋城市绩效评价指标库中按照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分别设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90余套,对部门整体支出设置评价指标12套,使预算绩效管理每一环节都有章可循,而且责任明确、方法适用、指标精细。
  探索试点事前评估
  在对重大项目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基础上,去年,晋城市财政局又探索开展项目事前评估,在2015年部门预算编制时,对涉及资金2.6亿元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建设等10个关系民生的项目开展事前评估。
  “事前评估其实是财政部门的一次自我革命,由内部操作变成透明运作,由一对一谈判变成了公开民主评判。财政部门虽然仍有参与资金分配的权力,但减去了自由裁量权可能带来的风险。让花钱变成责任,让花钱看到结果,让社会进行监督。”续永福表示。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财政部门对评估的方式和内容进行探索,实施项目负责人答辩和实地调研两种评估方式,从项目的相关性、预期绩效的可实现性、实施方案的有效性、预期绩效的可持续性和资金投入的可行性5个方面进行评估,使评估更加贴近预算绩效管理,更加符合财政资金使用的规律。
  同时,他们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绩效管理专家作为纳税人代表,分别从预算监督、民主监督和专业角度提出预算资金使用建议。
  财政部门通过实地勘探、专家调研论证等环节,最终确定10个项目预算资金为2.1亿元,节约财政资金近0.5亿元,节资率16.86%。
  这种公开透明运作方式加深了预算单位对这项工作的理解,质疑与抵触情绪逐渐减少。有预算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感言:“现在不是怕要不到钱,而是怕花不好钱。”
  推动绩效改革向纵深发展
  从2012年在全省首家成立绩效评价科开始,晋城的绩效评价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多次受到财政部、省财政厅表彰奖励,累计获奖励资金3100万元。去年12月,山西省财政厅将晋城市财政局列为全省首家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试点单位。
  3年间,晋城财政先后出台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绩效评价工作流程》《预算绩效管理内部协调工作规程》《绩效评价专家库管理办法》等15项制度,形成完整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这些制度办法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各个环节,为实现“五有”目标提供了制度保障。
  同时,预算绩效管理不断向纵深发展,由单一的事后评价向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转变,由单纯的项目评价向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转变,由单独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向县级财政管理综合绩效评价和乡镇财力保障绩效评价转变。去年,全市共对116个项目进行事后评价,对10个项目开展事前评估,对27个部门实施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资金总计46.46亿元。
  续永福介绍,今年,晋城将探索权责发生制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推进绩效目标管理,强化执行监督,提高资金透明度。同时,探索实行项目库管理,对一些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实行全年项目申报审核,研究绩效目标申报、审核和绩效评价办法。
  该市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也有望于6月底正式上线,届时,晋城已建立的市本级300余个预算单位的基础信息库,积累的300余套含基本支出、项目支出、部门整体支出、县级财政综合评价等多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案例,完成的中介机构库、专家学者库、监督指导库三个智库将全部联网,为权责发生制的预算绩效管理搭建起数据共享、实时监控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