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丝绸”串连起历史时空

07.07.2016  14:44

  

  

绚丽多姿的俄罗斯民族服饰

  中国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开拓者,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人类文明互鉴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俄罗斯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南部地区,在古代和中世纪与草原丝绸之路息息相关。

  在中俄两国文化部的支持下,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俄罗斯民族博物馆合作推出了“丝绸之路与俄罗斯民族文物展”。2016年6月30日至10月7日,该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展览汇集了俄罗斯民族博物馆594件珍贵藏品,展示了居住在黑海到太平洋之间的俄罗斯南部众多民族的特色文化,为广大观众描绘出一幅俄罗斯南部民族传统文化的风情长卷。展品时代多为19世纪至20世纪初,代表了居住在黑海到太平洋之间的俄罗斯南部地区民族的特色文化。这是继“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主题展览和“伏尔加河回响—特列恰科夫画廊藏巡回画派精品展”之后,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俄罗斯博物馆界的第三次重要合作,也是中俄两国日益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的又一丰硕成果。

  这些俄罗斯民族文物的风采,丝绸之路上交流互通的实证,让人久久凝思,浮想联翩。

  在这幅长卷中,既有充满异域风情的传统民族服饰,也有各色手工艺制品;既有反映游牧生活的马具、车具,也有反映东正教、伊斯兰教、佛教文化传播的物品;既有山地民族的房屋一隅,也有草原民族的毡帐陈设,还有充满生活情趣的饮食文化和棋类游戏。这些藏品所属族群在古代和中世纪均地处北方草原丝绸之路,他们不仅在社会文化发展上深受草原丝绸之路的影响,也因交流互通而和谐共居于同一个历史空间,从而使草原丝绸之路成为带来文化滋养和区域资源发展的交流通道。

  在展览策划以及布展中,主办方有意将“丝绸”作为贯彻线索的始终。展览的展品种类丰富,既有式样各异的传统民族服饰,也有清新自然的乌拉尔装饰画、做工精美的达吉斯坦“凯塔格”丝绣、“柯那赫肯德”无绒头地毯、独具风格的鞑靼皮革制品等各具特色的手工艺制品;既有圣像画、古兰经盒、阿弥陀佛像等反映东正教、伊斯兰教、佛教文化传播的物品,还有充满生活情趣的啤酒桶、茶炊、马奶酒囊等饮食文化器具,以及“希德拉”“托格孜胡马拉克”等极具民族特色的棋类游戏。

  亮点之一:俄罗斯族。俄罗斯族向南部移民和开拓的历史,是丝绸之路沿线以北地带产生多民族化的原因之一。本部分展示俄罗斯族的传统服饰、乌拉尔装饰画、东正教信仰、啤酒和茶饮习俗等。

  亮点之二:伏尔加河中下游地区和乌拉尔山前地带民族。伏尔加河中下游地区和乌拉尔山前地区位于欧亚交界带,也是草原丝绸之路和大伏尔加航路交汇的地域,与波罗的海沿岸相连。该地区活跃的商路,促进了世界性宗教在该地区的传播:俄罗斯人、马里人、楚瓦什人、摩尔多瓦人、乌德穆尔特人恪守东正教教规,鞑靼人和巴什基尔人信奉伊斯兰教,而楚瓦什人和马里人则保留古老的多神信奉。往来国际贸易推动了当地的手工业发展,鞑靼人的首饰制作和皮革制品闻名世界,马里、摩尔多瓦、楚瓦什女性手艺人的针织制品等也都是可以用来贸易的物品。

  亮点之三:北高加索和达吉斯坦地区的民族。丝绸之路高加索北部地段是古代贸易往来的重要商道,商人从这里输入商品,也把当地生产的东西运输到黑海沿岸地区,然后从那里海运到欧洲。热情好客的北高加索和达吉斯坦民族居住在特色山地房屋中,与途经的商旅和朝圣者往来,为其提供栖身之所。由于毗邻丝绸之路,当地手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生产出了精美的“凯塔格”丝绣、“柯那赫肯德”无绒头地毯等,这些都是保留着浓郁山地民族传统特色的商品。

  亮点之四:西西伯利亚和南乌拉尔的哈萨克人。西西伯利亚、南乌拉尔和伏尔加河下游的草原带、森林草原带属于从东欧延伸到太平洋的亚欧大草原带。游牧民族是大草原上的主要居民,曾经在丝绸之路上帮助商队适应当地环境。15世纪以后,突厥语哈萨克人部落占据从阿尔泰山脉到伏尔加河下游的草原带。哈萨克人长期保持着自己的民族传统,以奶制品和肉类为主要饮食,居住于毡帐,毡帐中陈设毡毯、地毯、墙毯、行李箱包以及各种家居用品。长袍和棉、毛裤是哈萨克民族服饰的重要元素,豪华的女性婚礼头饰“萨乌克列”被认为是最具哈萨克特色的民族符号。哈萨克人和邻近民族间交流频繁,从事车马运输行业、参与集市交易和娱乐聚会等活动。

  亮点之五:南西伯利亚地区民族。南西伯利亚是指俄罗斯南部同哈萨克斯坦、蒙古和中国接壤的历史文化区域。突厥人与蒙古人是该地区的原住民,图瓦人、阿尔泰人、哈卡斯人、索尔人属突厥语民族,布里亚特人属蒙古语民族。历史上该地区的民族在生产技术、社会习俗、宗教活动等方面深受中国、蒙古传统的影响。如展览中的丝绸、锦缎、纯棉织物等纺织物,耳环、手镯、用于悬挂小工具的腰带扣及针、刀子、烟具(烟嘴、烟袋、火镰等),珊瑚、贝壳、珍珠母、中国铜钱等衣物饰品,服装的特殊剪裁、装饰图案,饮茶习惯,佛教和萨满教元素等等。同时,这些民族的皮革、牛以及金属制品也通过贸易从西伯利亚输入到中国。

  以史鉴今。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引领之下,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在稳步快速发展,开创了中俄紧密友好合作的崭新篇章。通过与丝绸之路相关的俄罗斯民族文物展示,会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以欧亚范围内的互利合作为主旨而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理念的重大现实意义,进一步加深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决策伟大意义的理解,身体力行扎扎实实去为此奉献自己的一束光,一份热。

  俄罗斯民族博物馆馆长格鲁斯曼表示,“丝绸之路与俄罗斯民族文物”展览的名称是与伟大的丝绸之路这一畅想交相呼应的,正是在这个伟大的畅想下,中俄两国解决着文化、经济、交通等各类问题。可以说,这是对跨越了太平洋、黑海和地中海的丝绸之路沿线各个民族、各种文化的馈赠。”

  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在贺词中指出,“博物馆之间的交流是俄中人文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领域的潜力尚待挖掘。希望两国互办的展览逐年增多,得到更多人的积极响应。我深信,本次展览会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俄罗斯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希望中国的朋友们能通过本次展览更深刻地了解俄罗斯文化、历史、民族的特点。

  徜徉在“丝绸之路”上,可以看到,俄罗斯南部民族在社会文化发展上深受草原丝绸之路的影响,尽管有着不同的语言、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但都因交流互通而和谐共居于同一个历史空间,草原丝绸之路也因此成为将这些不同地区和民族联系在一起并为他们带去繁荣和幸福的交通要道。祈愿在“新丝绸之路”上,中俄两国人民走的更近,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