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提升发展质量 绵阳富裕与美丽同步
中国环境报记者史小静
在去年公布的一份经济生活大调查中,四川绵阳入选“中国最幸福城市”二十强,成为四川全省唯一上榜城市。在新的价值需求导向下,幸福意味着富裕与美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得益彰。
去年,绵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9.89亿元、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居四川省第二。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近300天。
绵阳人民为何幸福?富裕与美丽,绵阳是如何实现的?
■承接产业转移有污染?
□“生态打底,污染企业来到这里自己就感觉不相容”
付华冲,32岁,高级蓝领,2008年来到绵阳,从纺丝工人干到仪器操作,从组长干到车间主管。
付华冲所服务的企业——绵阳美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加坡企业,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高品质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制造商之一,产品用于给水处理、污水处理,2007年通过招商引资落户绵阳。
同样选择来绵阳投资的企业还有不少。
去年6月,宝马N20发动机在绵阳正式投产,这是宝马百年来在全球唯一一次授权体系外企业生产宝马发动机。
更早一些,2009年,艾默生网络能源(绵阳)有限公司落户绵阳高新区,主要生产通信电源,包括UPS产品、风能及光伏产品等,这是第一个落户绵阳的世界500强企业。
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产业资本向西部转移力度加大,许多人担心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会相应地承接污染。而绵阳地处西部内陆,缺乏自然资源,为何能够吸引这么多“高大上”的高端企业?
“我们看中的是绵阳的科技优势和生态环境。”美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来泉坦言。
绵阳的确有这样的资本。
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国际企业技术中心6家,“两院”院士26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7万,绵阳科技优势不言而喻。
生态环境方面,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近300天,先后获得联合国最佳人居范例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生态名片名声在外。
绵阳市副市长王瑜对于企业的选择这样解释:“我们多年坚持生态打底,本身环境很好,有污染的企业要想来,自己就感觉不相容。”他形象地比喻,“有随地吐痰习惯的人到了星级宾馆,自己就不习惯了。”
2013年,绵阳将生态强市作为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此后,又在全省率先出台《生态文明建设差异化考核指标体系》,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政目标考核。2014年,又率先在全国推出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离任生态审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干部离任,无论经济指标增加多少,都要清算“生态账”。
以制度为先导,绵阳的生态底色逐渐鲜明起来。环保先行的生态理念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
绵阳市环保局局长李作虎对此的感触是:“在绵阳干环保乐趣无穷,机制理顺了,环保意识树立起来了,没阻力。”
依托科技与良好的生态环境,绵阳入选2014年中国(西部)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成为西部唯一入选的地市级城市。
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本和人员选择落地绵阳。数据显示,2014年,绵阳引进国内省外项目299个,到位资金509.3亿元,增长7.5%,实现进出口总额29.18亿美元。
老家在湖北的付华冲说,自己会一直扎根绵阳,娶妻、生子、买房,自己的几件人生大事都是在绵阳完成的。
■战略性新兴产业难培育?
□“如果(产业)层面很低,就只能越来越低”
在企业的产品展示大厅,锃亮的铜丝、铜杆以及各种网络线缆陈列有序,你怎么也想不到它们的前身是废旧机电、报废汽车拆解的废杂铜。
“我们每年上缴税收5.3亿元,是游仙区第一纳税大户,在绵阳也是前三位的。”绵阳保和富山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启海颇为自豪。
2011年,保和富山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49.8亿元,占地4900亩,建设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项目,从事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产业园的投资管理。目前,进驻企业包括中国金属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的4家子公司。
对于企业的发展前景,张启海很是看好:“投资项目当然要赚钱,环保产业是政府支持的七大产业之一,市政府还成立了环保产业联盟。”
节能环保产业仅仅是绵阳“4+3”高端成长型产业的一个。根据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绵阳选择高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市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战场。
“4”与全省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中的节能环保、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接;“3”则是绵阳已经有所发展的北斗卫星导航、新一代显示技术、3D打印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端产业有一个市场培育过程,从长远考虑,我们的思路是,如果层面(产业)很低,就只能越来越低。”王瑜认为,绵阳的资源禀赋是科技资源,产业转型升级不根据自身优势,就是对资源的浪费。
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绵阳市环保局机关党委书记杜天福介绍,“市政府每两个月要召开一次新型产业推进会,分析项目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方向。”同时,还成立了“4+3”新型产业推进领导小组,组成由1名市领导任组长,相关市级部门、科研院所、重点企业为成员单位和支撑单位的产业发展推进小组,负责产业规划、政策制订、项目推进等一揽子工作。
随着产业定位的确立,海尔虚实网服务园、联想科技园、IBM大数据分析竞争力中心、永年3D打印等一批高端项目前来绵阳落户。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绵阳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新的动力源。
张来泉介绍,美能近五年都保持在30%以上的产值增长速度,去年,企业产值是两亿元,现在和成都市兴蓉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今年产值应该有3.5亿元。
目前,绵阳全市节能环保(装备)类企业有6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近20家。绵阳市节能环保和化工产业推进办专职副主任古囵君介绍:“2014年,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实现产值49亿元,增长22.3%。今年1月~5月,产业产值26.5亿,同比增长22%。”
去年,绵阳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696亿元,增长16.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6.5%,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11年的48.83%提高到2014年的56%。
经济质量的向好、结构的趋优,不但没有影响绵阳经济当期增长,还为经济在较长时期保持中高速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产业升级缺动力?
□以技术创新促产业升级
全世界的红矾钠生产企业,几乎都为铬渣处理伤透脑筋,而在四川银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董明甫却向记者透露,公司科学研发的新工艺——增压隔氧法解毒铬渣,通过改变传统的生产工艺,单位产品的出渣量可由2.5吨下降到0.8吨。全封闭式的生产过程,除排放少量的水蒸气外,基本无粉尘和废气污染。
“云南陆良铬渣污染事件对我们触动很大,作为铬盐行业的龙头老大,我们不能让行业背负着重污染的帽子。化工企业没有那么可怕,我们有责任把环保做好。”董明甫说。
换挡调速的经济新常态下,绵阳除了着力打造“4+3”新兴产业,也在加快“4+2”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包括化工节能环保、电子信息、食品及生物医药、冶金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以及材料新能源。
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绵阳的诀窍只有一个:依靠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银河化学公司新项目上马后,生产过程中的反应温度可从1200摄氏度降到300摄氏度,能耗可降低70%。全封闭式的自动化生产流程使生产效率至少提高4倍。
董明甫测算:“单位生产成本可降低15%。”他带领研发团队通过艰苦的技术攻关攻克的科研成果已被科技部列入国家“863”重点项目。
根据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数据,“4+2”优势产业1月~4月增加值同比增长11.1%,产销率同比增长3.5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9.9%,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长11.2%,冶金机械产业产值增长12.7%,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增长9.0%,化工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增长10.8%,材料产业产值增长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