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唯一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为何落地浙江
浙江在线01月07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颜伟杰通讯员厉宝仙) 人多地少的浙江,在“螺蛳壳”里也做出了“大道场”。今天,农业部和浙江省在北京共同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浙江成为全国唯一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并介绍了浙江省作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的工作进展。
放眼全国,浙江发展农业的优势并不明显,那为什么农业部选择浙江作为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试点省呢?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和浙江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且听他们一一道来。
“一张蓝图”绘到底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历来重视“三农”工作,近年来更是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不过,与此同时,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过于倚重资源消耗的发展路子已难以为继,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对地少人多的浙江而言,依靠资源消耗、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与生态文明、美丽浙江建设总体要求的矛盾则更早凸显。“浙江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全国人均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全省耕地数量少、耕地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迫使浙江放弃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浙江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介绍。
因此,从2003年开始,浙江省就明确提出了“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战略,较早起步探索生态循环之路。十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把“高效”、“生态”作为农业发展主攻方向。
之后,浙江决定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重要内容,编制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订发布了专项行动方案,按照“减量、清洁、循环”的要求,推进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化肥农药减量等工作。全省农业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2013年底,浙江吹响“五水共治”集结号,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和美丽浙江建设。浙江农业部门抓住机遇,主动迎战,通过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生态养殖提升,以及种植业肥药双控、减量三大工程,逐步实现农业的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
先行先试有基础
“发酵好的猪粪是天然有机肥料。”在浦江,浦南街道前于村的毛阳岗生态养殖场内,负责人王艾介绍,养殖场常年生猪存栏7000头以上,由于采用了“猪、沼、果”一体化的生态养殖模式,整个养猪场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用猪粪加工而成的生物有机肥,也成了周边蔬菜、葡萄、苗木种植户的抢手货。
在绍兴上虞区富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殖场外建起了一个占地150亩的生态湿地,养殖场的污水经过大片“水净化精灵”狐尾藻的处理,排放的废水COD(化学需氧量)指标只有70mg/L,比生猪养殖场污水处理后排放的COD“国标”400mg/L低了300mg多!
而在龙游县,一条“猪粪收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的县域大循环链基本成型。龙游全县建成沼液池1.2万立方米,铺设沼液管网9500亩,在果蔬、茶叶、毛竹、苗木等种植区域大力推广农牧结合模式,将养殖小区的沼液通过管网输送到种植基地,在园区之间构建中循环。
小到村庄,大到现代化的农业园区,甚至全县域,这样的场景在浙江并不少见。“十二五”以来,浙江省农业部门以“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为主线,探索创新和集成推广出了一批县域大循环、园区中循环、农业主体小循环的样板区。
“从一家一户的零散农业模式,到规模发展、生态发展,再到现在的全产业链生态循环模式,我们始终在探索适合浙江的农业发展模式。”史济锡介绍。
不过,浙江为模式转变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2013年以来,浙江依法重新划定畜禽养殖禁限养区,截至目前已关停搬迁禁养区养殖场户7.4万家,调减生猪存栏564万头。
同时,测土配方施肥、使用商品有机肥、建立病虫害统防统治,甚至试点建立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处理机制,减少肥药的不合理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等一系列以肥效提升和有机肥替代,从源头进行化肥、农药减量控害行动也已全面推进。
试点路径已明确
浙江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有基础,也有目标。
根据此前农业部与浙江省签署的《共同推进浙江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建设合作备忘录》,对我省的试点建设提出了三年(2015-2017)左右时间、“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施用总量减少,畜禽养殖粪便与死亡动物、农作物秸秆、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形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农业部也会从政策、资金、技术等全方位支持浙江试点。”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介绍,农业部各司局将与浙江省共同协调工作,并适时组织专家指导组合科研团队为浙江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先行先试提供支持。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不仅仅是一项试点,也是浙江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史济锡说,农业部门将通过“十百千万”示范创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减量、清洁田园推进、农业节水、生态模式与技术集成推广、农产品品质提升和生态自觉提升等八大专项行动,确保目标达成。
首先,以环保的硬约束为底线,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全面完成禁养区养殖场关停搬迁,完成年出栏生猪30万头以上的畜牧主产县(市、区)死亡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建设,并建立完善长效运行机制;2015年底,全面完成年存栏50头以上畜禽养殖场(户)污染治理和生态化提升,并进行达标验收。
同时,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有机肥应用、高效低毒农药替代等先进适用技术的到位率,以及秸秆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利用与处置的覆盖面。到2017年,全省氮肥使用量比2013年减少6%;化学农药使用量比2013年减少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另外,按照主体功能区、农业“两区”建设规划和农牧结合、循环利用要求,在种养业空间及产业内部实行生态化布局,形成产业循环。在湖州、衢州两市和16个县(市、区),打造全境域推进、全领域覆盖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构筑县域大循环;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建成110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形成园区中循环;培育1000个以上示范主体,形成一批生态农业主体小循环样板;通过畜牧养殖场整治提升,建设1万个以上生态牧场。
(本文来源: 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毛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