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生态保护创建“特区” 保护的物种是特有的 建立的管理体制是特殊的 政策给予的支持是特别的
中国环境报记者闫艳
5月15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生态保护引领区和生态保护特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宜兴、武进、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赋予了新的名字——生态保护引领区和生态保护特区(以下简称“两区”)。
据悉,在逐步完善试点的基础上,生态保护引领区的建设范围还将逐步扩大到其他条件成熟的县级地区,逐步形成苏北沿海地区和苏北腹地重要的生态屏障。
生态秤砣虽小,但要压千斤
盐城拥有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在总面积达24.7万公顷的国家级珍禽保护区内,每年近300万只候鸟迁徙暂歇于此。
为进一步强化保护区管理,江苏省将通过生态保护特区的建设,整合相关行政力量,组建专门机构,建立自然资源一体化管理模式,切断盲目发展的利益链条。
“我们要建设的生态保护特区,一个是沿海滩涂,一个是洪泽湖周边的湿地区域,总面积3000平方公里左右,超过全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江苏省环保厅自然处处长戢启宏说,建设生态保护特区,核心使命就是让两个区域的“主业”彻底回归到生态保护上来,不断提高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保护水平。
而在太湖上游宜兴、武进开展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试点则有着另一层深刻含义。太湖共有15条入湖河道,其中宜兴、武进就占了近2/3,对于治太全局举足轻重。
“选取宜兴、武进作为此次生态保护引领区试点城市,充分考虑了两地的生态基底、发展阶段及强化太湖治理的需要,通过生态引领,建立和完善绿色产业体系,更大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全省探路,为太湖减负。”戢启宏告诉记者。
“把生态保护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竞争优势。”这是江苏省委书记要求全省上下形成的共识,“江苏的发展要有这样‘一杆秤’,‘秤’的一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而生态就是那个秤砣,秤砣虽小,但要压千斤。”
特区之特体现在三方面
江苏在起草《意见》时,更加突出“两区”不同的核心使命,突出区域特色、分类指导、政策引导和分步实施。
“所谓‘引领’就是要在生态空间布局、产业转型升级、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全面领先。”戢启宏告诉记者。
关于特区之“特”,戢启宏说,体现在保护的生态系统和物种是江苏特有的,建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特殊的,省里在资金、政策上还会给予特别的支持和倾斜。
针对引领区建设,《意见》明确了优化整体生态保护格局、建立特色绿色产业体系、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打造美丽宜居家园、积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和健全生态保护制度体系六项任务。
针对生态保护特区,《意见》明确创新推进资源统一管理、严格实施正面清单制度等五项任务。
通过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宜兴和武进将全面淘汰低端低效产能,坚决关停高耗能、高排放污染企业,辖区内化工、电镀等高污染企业数量、排放总量大幅削减。
同时,两地将实施严于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率先建立产业引进类别“白名单”制度。引领区建成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引领区内所有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生态工业园区。2018年底前,太湖一级保护区内力争率先建成“无化区”。
所谓“统一”,即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在现有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基础上,整合相关行政管理力量,组建生态保护特区管理委员会,实施财政单独核算,统一管理特区范围内相关自然资源,统一规划特区生态治理、修复与建设,统一管理各类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通过“三个统一”解决管理体制的问题。
所谓“正面清单”,即列出只能做的“规定动作”。除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和必要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禁止其他一切形式的开发建设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