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三个三”全力打好清淤攻坚战

05.07.2016  11:07

 

【本站7月5日讯】今年以来,瑞安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五水共治为统领,以“创标夺鼎”为目标,把河湖库塘清淤工作作为全力打好“五水共治”组合拳的重要举措,作为补齐治水短板、提升治水实效的治本之策,再掀治水新高潮。

把握“三个精准”,抓好清淤顶层设计

一是精准测定摸家底。自2月份省治水办、省水利厅部署清淤工作以来,瑞安市水利局立即成立清淤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开展前期工作。3月初,该市治水办、水利、环保等部门对市域所有的河道淤积情况进行调查排摸,对重点区域河道底泥污染物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经调查,全市淤积厚度在50cm以上的河道有632条、长度718公里、淤积量797万方;山塘有67座、淤积量12.8万方。

二是精准规划明目标。结合瑞安市的河道现状、性质、功能、受益范围及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按先治污后清淤的原则,制定了瑞安市河道清污(淤)实施方案,其中明确了工作部门职责、项目管理规定、污(淤)方式和淤泥处置方案等。该市计划用4年时间清淤方量810万方,总投资预计4亿元。其中,2016年计划清淤240万方,投资1.3亿元。

三是精准组织促合力。全市构建“一总两头多线+属地管理”的河湖清淤疏浚工作网络,即市政府负总责,市治水办牵头协调,市水利局具体负责,市发改、财政、国土、环保、农林、审计、市政等部门配合实施,各乡镇(街道)负责属地清淤疏浚工作。各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形成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分工明确的良性制度体系。

遵循“三个制宜”,打好河道清淤攻坚战

一是因河制宜,确定科学清淤方式。坚持源头治水、系统有序推进清淤工作,原则上先清上游再清下游,先清支流再清干流。对有条件的、污染较严重的河段,采用断流干水施工,选用泥浆泵和挖泥机配合施工,同步开展排污口的排查和封堵,彻底清查污染排放源头。对不能断流的河道,采用挖泥船,有污染的尽量采用环保绞吸式挖泥船,减少清淤过程中淤泥扩散。对河道内的各类垃圾和障碍物,采用挖掘机予以彻底清理。

二是因时制宜,抓住有利清淤时机。年初以来,该市已有曹村港新河、张染河、华表河等30多条河道开展清淤工作。为加快推进清淤进度,该市将抓住台汛前和汛后有利时机,在6、7月份开展第一轮双月攻坚,争取7月底前完成年度任务的80%;10、11月份开展第二轮双月攻坚,全面完成年度清淤任务。

三是因泥制宜,合理处置利用淤泥。对于基本无污染的淤泥就近还田或利用低洼地进行回填,特别是氮、磷含量比较丰富的淤泥,将作为肥料、土地改良或垦造耕料源利用;对于污染轻度的淤泥,利用附近闲置地堆放,无条件就近堆放的则运送到集中堆放点堆放,自然风干固结;对于污染比较严重的淤泥,将采用泥浆管道、泥驳等运送至污泥固化站进行集中固化处理。风干固结或固化处理后的淤泥,将用作普通回填料、水泥加工、绿化土或制砖制陶粒原料,作资源化利用。

挖掘“三个潜力”,确保清淤工作出成效

一是挖掘项目潜力抓清淤。鉴于河湖清淤工作面广、量大、任务重的实际,以同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河道作为突破口,确定“清三河”、劣Ⅴ类水质站位消除为清淤重点,并与正在实施中的骨干防洪排涝河道治理、中小河流整治、水库山塘除险加固项目等进行有效结合,力求排涝通畅,生态改善。

二是挖掘机制潜力保长效。建立河湖库塘轮疏机制,实现全市河道五年轮疏一次;建立平原河网淤积监测机制,加强水域淤积监测管理,建立淤泥动态数据库,实现清管结合;落实河面保洁机制,强化河道管理长效运行维护;建立日常动态监督机制,对治理不力的和突出的问题进行公开曝光。

三是挖掘资金潜力促落实。整合资金资源,加大淤泥资源化利用企业的扶持力度,在税收、审批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对“清淤泥治污泥”项目优先列入计划,设立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形式予以适当补助;对预算投资在200万元以下的清淤项目,简化设计、审批、招投标、质量监管、验收、资金拨付等工作流程,缩短时间,节省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