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的西湖琴会,迎来一把一千多岁的琴
“绝大多数乐器,都经受不住岁月的考验,老化了,就无法弹奏了,也有极个别的几个种类,越老音色越好,比如西洋乐器里的小提琴,再比如中国乐器里的古琴。”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琴会荣誉会长李祥霆说道。
已经定下了要参加西湖琴会的李祥霆,在杭州红星大厦的宾馆房间内,小心地从琴囊中掏出那具古琴。它已一千两百多岁,琴体完好,但木质的断裂横纹无数,后代不断补漆的漆斑无数。“修旧如旧,传统修琴人补漆,红琴用黑漆,黑琴用红漆。”李教授解释道。
琴后有款——它诞生的那天,李白55岁,杜甫44岁,白居易尚未出生。
它曾被皇室赐予定乱有功的郭子仪。数百年后,在杭州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苏大胡子,对它也是爱惜不止,特在琴背后留下“东坡苏轼珍赏”的字样。开元年间,四川制琴世家雷氏,对这款作品的未来寄予厚望,希望它发出的声音,像天上经过的仙人,腰间玉佩碰撞所发出的声音那样动听,于是称它为——“九霄环佩”。
目前,存世的“九霄环佩”唐琴一共四把,北京故宫,中国历史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各一把,而李祥霆手中的这把,是唯一的,还在被人演奏,被人聆听的一把。
有时候,缘分这事儿真难说
“1958年,那个时候我刚进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当时我听自己的导师说,中国古琴中音色最好的首推唐琴,高音浑厚不散,却又鲜亮不闷,如呛面儿馒头那般过瘾。而唐琴中,雷氏制作的‘九霄环佩’又是佳品中的绝品,上海的收藏家吴金祥先生家就有一把,如果有缘,你可以去看看。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把琴的大名。”李教授回忆往事,面部表情也变得柔和了起来。
半个世纪的跨度,对于一把千年的琴来说,却是微不足道的一瞬。时间到了2003年,嘉德拍卖中传出消息,将有一把唐琴摆上拍台,圈内传闻,这把琴就是从吴先生家中流出来的。李祥霆想,“九霄环佩”终于要现世了。
正式拍卖前,瑞士驻中国大使接到了拍卖行的邀请,去行里观看拍品。巧合的是,瑞士大使正是李祥霆的学琴弟子,这让李教授得到了第一次与“九霄环佩”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能不能拿出柜子来看一看?”“能不能现场弹奏一下?”琴痴李祥霆按捺不住性子,一次次向拍卖行提出“过分”要求,碍于瑞士大使的面子,拍卖行最终同意让李教授操琴。一碰不得了,“声音太独特了,美,不一般的美!”李教授知道他这辈子再难忘怀这具琴的身影,但他也知道,自己一个穷书匠,买不起这唐代“美人儿”,只得眼睁睁看着它被放回展台。
琴有脾气,也须遇知音
转眼到了2004年,“九霄环佩”被儒商何作如先生以345万元人民币拍下。何先生不会操琴,带着它辗转苏州、上海、南京等地找人试琴。一段时间后,圈内人对这具琴的风评传到李教授耳中:声音平淡无味,徒有虚名。
同年9月,已经有些丧气的何作如,带着“九霄环佩”来到北京,与在京的几位知名琴师会面,李祥霆也在其中。此时的古琴已被换上新弦,李教授自告奋勇上去操琴。重逢的一开始,确实不是那么顺利,“1、2、3弦声音变化不大,5、6、7弦有些怪,我试着调整了指法,然后跟身边的人说,让我多弹一会儿,一定能把它弹出来!”李祥霆回忆道。
三个小时过后,李教授再度抬起头,发现周围琴师,何作如的脸色都变了。“怎么可能这琴的声音会这么好!”别的琴师不信邪,也上前操琴,并在李祥霆的指导下,找到了操持这具琴最适合的指法力度,也弹出了好音色。自此,古琴之谜解开——它并非垂垂老矣,而是脾气太大,遇不到知音,它会出工不出力。
何作如大喜,当场拿出珍藏的百年普洱与众人分享。此后,为给这具古琴正名,何作如举办了多场琴会,每次都邀请李祥霆过去操琴,主题就叫“百年的普洱,千年的琴”。
萧敬腾是“雨神” 它是“晴王”
因为这具“九霄环佩”,李祥霆与何作如相交莫逆。一开始,何作如邀请李教授给琴扬名,后来,李教授要出席一些重大场合,向何作如借琴,后者也爽快答应,慢慢的,反而是李祥霆与“九霄环佩”相处的时间多了。有时候,何作如接待朋友,要求他亮一亮那把名气很大的古琴,何作如一拍脑袋,“它跟着李教授呢,我哪儿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
李祥霆说,他在与琴相交的时间里发现,这具琴还有“劝晴”的功效。比如九年前在太和殿举办的那次“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活动(日军投降仪式就是在北京太和殿进行的),李祥霆上台摆琴准备演奏的当口儿,主持人感慨:景好,日子好,可惜无月。结果琴放好,音起,月亮就出来了;曲毕,琴收,月亮又躲回去了,现场无不称奇。
再有一次,浙江桐乡举办了一次大型琴会,请了包括“钢琴王子”理查克莱德曼在内的多位知名音乐人。当天下雨,李祥霆千叮万嘱,老琴受不得水,演奏时多打几把伞。结果琴声一响,雨水立止,古琴一收,大雨变本加厉地来,理查演奏的时候,后背都淋湿了,李祥霆和“九霄环佩”却一点雨水都没沾到。
多年接触,让何作如,李祥霆和“九霄环佩”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合作关系,李教授总结:“何先生是我的知音,而我是琴的知音。”
近几年,也有媒体向李祥霆打听,“九霄环佩”目前的身价如何。李祥霆说,可能四千万,可能还不止。
新闻背景
“天下第一琴会”一个月后再启
从濒临断绝到再度兴盛 杭州见证了古琴的百年兴衰
被誉为“天下第一琴会”的杭州国际西湖琴会,即将在12月12日,开启第三届的旅程。11月10日,西湖琴会的新闻发布会在杭州红星文化大厦举行,作为主办方的杭州市文联、两岸四地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协办方的省音乐家协会、省音乐学院国乐系,参加琴会的中国古琴学会、中国琴会都派遣代表参加,以彰显这将是一场集官方与民间愿景为一体的古琴盛会,其规模和档次将超越前两届。
携千年古琴“九霄环佩”到场的中国琴会荣誉会长李祥霆,在现场演奏古曲《流水》,这首曲目曾随“嫦娥2号”抵达太空,这让古琴“九霄环佩”之名,真正名副其实。
作为“文人四友”之一,古琴排行在首,在数千年里被精英阶层推崇备至。“从南宋开始,浙派古琴一直是各种流派的执牛耳者,到了明代更是到了独领风骚,无出其右的程度。清代衰败,民国时掀起‘新浙派’改革,有过短暂复苏,但是之后随着大环境影响,执琴者寥寥。1979年,我父亲倡导恢复古琴活动,召集全省琴师汇聚到一起,不过七八个人,当时的情况是非常可怜的。”浙派古琴传承人徐君跃回忆。
李祥霆也说,“1956年国家统计过,当时会弹古琴的全国不超过100人。”
2003年,联合国授予中国古琴“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古琴开始恢复元气。“前几年开始,传统古琴制作行一年产数百架,都能卖完。我编的古琴教材,首期印五万册,也卖完。”李祥霆说道。目前,全国会弹琴的有五六十万人。
即将全面展开的第三届西湖琴会,将进行斫琴展、研讨会、名家雅集、浙派古琴赛、研讨会以及面向广大古琴爱好者的古琴音乐会。这会是一场集中全国各古琴流派力量,全面对古琴艺术进行整理、再发掘的盛会。杭州的中国“琴都”之名,将再度响彻。(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