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深入推进“两创”人才培育

27.11.2015  18:49

长期以来,浙江理工大学秉承“求知求实、创新创业”的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浙江地方经济特色,逐步构建和完善了立体化、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在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联合发布的2009、2010“中国大学生创业富豪榜”中,该校有4名学生进入百强。2012年,该校毕业生王学集入选美国《福布斯》“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2014年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超过100个,注册公司50多家,20多家创业或创意工作室进驻企业、社区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派女装”5000多个自创品牌中,70%左右品牌是由该校校友创建或担任主设计师。学校每年都有学生获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颁布的“新人奖”,获奖人数已占全国获奖总数的20%。同时,毕业生在自主创业上成绩斐然,有学生在校期间已创办了两家服装企业,毕业时成为拥有两个服装品牌、资产达300余万元的新型创业者。今年7月,该校被教育部、人社部、国资委评选为首批50家“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一、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体系

学校早在2011年,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中,就明确提出把创新型研究人才和创业型应用人才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类别,不断加强创业教学体系建设。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新创业理论与知识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中,突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设置的必修课主要包括:面向全校大一学生开展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始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注重创业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面向全校二年级学生开设《创业基础》课程,讲授创业知识和注重创业技能的培养;面向大三学生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设专门章节讲授创业实践技能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训练。选修课主要包括:创造学基础、KAB创业基础、创业实训、创业教育、女性创业、企业营销与媒介策划、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及法律基础等系列创业素质类教育通识选修课,规定每位学生需修满一定的学分方可毕业。

(二)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各学院尤其是服装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专业特色明显的学院,大力推行创业导师制和科研导师制,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根据本学院专业特点,开设了若干针对性、实效性更强的创业教育选修课,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修一门;鼓励学生打好专业基础,改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扎扎实实做好知识准备、技能训练和经验积累,为成功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教育内容本土化,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课程教学内容上,突出对浙江重商传统、浙江模式、浙商精神等的传承与发扬,将相关研究成果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中。课程教学方法上,结合课程内容,采取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沙盘演练、企业调研、创业计划书实战比赛、商业计划大赛等多种教学形式。重视因材施教,提倡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课程考核办法上,采取撰写创业策划书、创业调查报告、参与创业实践或创办注册公司等多种方式,由创业导师、学科专家、专业教师及企业家和校友导师参与考评,把创业实践考核与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增强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发挥第二课堂作用。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也可获得创新创业学分。学校于2005年起依托经济管理学院教学资源优势,把创业教育视为一种主动型、超越式、健全人格的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提出了“立体式、全程化、开放式、个性化”的总体改革思路;创办创业强化班,成立创业教育研究所,建立“创业教育与研究网”,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实践,构建起三个创业人才培养模块,建立四大创业教育平台等,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该改革实践成果获浙江省2014年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多方联动,突出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形成具有地方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一)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创业竞赛。通过组织大学生创业团队参加各类创业竞赛,着力打造以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依托的大学生创业竞赛格局。学校划拨专项经费,设立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每年立项200项,同时学院给予1:1配套,进行项目前期培育,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申报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青联创业计划大赛、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省生涯规划创业组大赛、杭州市赛伯乐杯创业大赛、杭州市创富大赛等,通过以赛促练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项目的可行性。

(二)注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全力推进创业实训平台建设。学校为有自主创业项目或者原创作品的学生团队提供三个层次的实训平台:校内自由贸易市场(有意愿的初步体验),生活区创意集市(零基础的初期尝试),学校创业孵化园(有准备的初期创业)。该校校友导师联盟还发起成立了“浙理创客”众创空间,提供“浙理创客”培训、实战教练指导、育人基金扶持等“一条龙”服务,积极推进校友导师协同育人工程。学校还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与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建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与浦发银行杭州支行联合建立了“浦发银行大学生创业实验园”。通过各种平台,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能够拥有良好的创业实践平台和环境,在创业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素质,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和创业成功率。

(三)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专业实习实践,了解行业需求、市场需求;积极参加开放实验室、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等项目,根据自身创业需要,选择创业研究方向,进项目、进横向课题,提高学生捕捉创业项目的敏锐性。在校友企业里设立“两创”人才基地,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学校、校友、企业、行业的多方资源优势,助推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专业实习、技能实训、职业体验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参与实践、进行实战、直面竞争的机会,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素质。

(四)实施校友导师协同育人工程。充分挖掘发挥校友资源,构建校友与大学生全方位互动平台,协同推进学生创新创业。(1)成立校友导师联盟,聘任在教育、法律、金融、企业管理等行业具有丰富经验的校友担任创业导师。(2)在校友企业里设立“两创”人才基地,优化校企合作模式,有效把校友、企业、行业中的人才、资源、技术等优势有机结合到创新创业教育之中。(3)设立由校友导师捐赠的“育人基金”,用于激励和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4)开设“浙理创客”成长训练营,为拥有强烈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开设创业素质经验交流、实践岗位锻炼、创业项目交流、导师经验交流等主题活动。(5)推进学生创业团队进驻企业。在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和汉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一些知名服装企业都建立了学生研发中心,让学生直接对接市场,接受市场检验。

三、整合资源,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一)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体系。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各二级单位有关中层干部组成),组建创新创业学院,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案的制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与督查、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对外交流以及学校创业孵化园的管理工作。建立学院、学校、省、国家四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建立创业导师制,加强对各类竞赛优秀项目的后续指导和创业培育,创造条件促成项目落地。

(二)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制度。学校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的意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办法》、《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管理办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资助办法》、《大学生创新活动与竞赛奖励实施办法》等系列制度规定,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设置创新创业学分(每个专业5个学分)、第二课堂学分、创业休学制度等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允许学生边学习边创业,或者在教育部最长学制范围内休学创业,为学生提供学籍制度保障。

(三)提供充裕的经费场地支持。学校在资金、制度和师资等各方面给学生创新创业的保障。学校提供学生生活区24间店面房,用于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免费为学生提供基础保障的创业场地,并免收管理费。设立学生创业风险基金。除了学校的专项经费支持外,学校和各学院还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主动与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企业和校友开展合作,如在校友企业——杭州经纬国际创意产业园设立浙江理工大学“两创”实践基地,与桐庐市联合举办“春江创业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桐庐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努力扩大创新创业教育场地和经费支持渠道。

(四)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一直致力于打造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目前该校有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师资20名。同时,从政府有关部门、知名企业、成功创业人士和校友中聘请专家组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导师团”,担任创新创业教育有关课程的指导和教学任务,并指导各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人才培养工程,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定期组织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动态;加强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训,每年选送一定数量的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培训(研修)班,并每年选派教师参与一线创新创业实践、企业咨询、企业挂职,不断提高教师在专业教育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五)浓郁“两创”校园文化氛围。(1)培育具有创新创业文化特色的品牌。学校以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润育创新创业文化,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格调高雅、体现学校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创新创业文化特色的品牌项目。例如,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翎源节、教授讲台等校园文化活动,浓厚了校园学术科研氛围。学校的T台文化,基于学校办学传统和专业特色,以“传承 创新 致远”为主题,以交叉、复合、跨越等文化内涵和底蕴,深化了学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特色,获得了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2)将校友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文化。学校将发展校友文化,视为学校培育创新创业文化的重要部分,设立校友总会,每年举办校友文化节,组织学生参与校友企业实习锻炼,积极争取优秀校友、特别是创业成功校友回校设立各类奖助学金,创业校友捐赠排名全国高校前列,校友的创业经历和取得的成就极大地影响和带动了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今后学校将以创业学院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整合学校、学科、学生、校友、政府、企业、行业等组织力量,聚集一批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者、实践者、引导者和有意愿的学生,积极推进校友导师、行业导师协同育人工程,紧紧围绕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进行全程多元深度融合,共筑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