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国共立案办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类公益诉讼案件59312件

18.02.2019  10:58

2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国生态环境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透露,2018年1月~12月,在公益诉讼案件领域,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类案件59312件,办理诉前程序案件53521件,经诉前程序行政机关整改率达到97%,提起相关民事公益诉讼和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732件。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共11万余件,其中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近6万件,占半数以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介绍,这一领域公益诉讼督促被毁损污染的耕地、湿地、林地、草原修复210万亩,除了静态的、看得见的治理效果外,在流域方面推动解决了区域环境污染问题。最高检注重机制创新,2018年会同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进一步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合力;召开长江经济带检察工作座谈会,探索沿江11省市建立跨省级行政区划公益诉讼工作机制;不少地方专门设立生态环境检察部门,探索创新环境保护案件办理机制。   

2019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改革后新的内设机构,第八检察厅作为承办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的专门机构。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表示,此举是以强化法律监督、提高办案效果、推进专业化建设为导向,构建配置科学、运行高效的公益诉讼检察机构,为更好的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提供组织保障。该厅筹建后,推动了全国基层院实现公益诉讼办案的全覆盖,围绕打好防治污染攻坚战,部署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对一批重要案件进行了督办。   

2018年,在刑事检察领域,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嫌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9470件15095人,起诉26287件42195人。发布会上透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刑事案件整体发展态势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从批捕起诉环节看,案件大幅上升。2018年全国检察机关批捕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15095人,比2017年上升了51.5%;起诉42195人,比2017年上升了21%。二是此类犯罪案件的罪名相对集中,滥伐林木犯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两类犯罪占了刑法第六章第六节全部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案件的50%。三是非法采矿、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上升迅猛。2018年批捕非法采矿案件人数和案件数比2017年分别上升了190%和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