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6·23”特大风灾灾后重建有成效

24.06.2017  04:11

  6月17日上午,站在刚刚竣工的新房子门口,孔宪巨激动地要邻居给他跟房子合个影。“去年龙卷风把老房子吹倒了,不到一年,我们就住进了新家。”这一天,江苏阜宁县板湖镇孔荡村集中安置点举行了公开摇号选房,孔宪巨的两个儿子各摇到了一套面积为90平方米的联排小别墅。距盐城“6·23”龙卷风冰雹特大灾害一周年还有6天时间,灾后重建的20个集中安置点全部交付,阜宁、射阳5164户受灾群众全部可以搬进新家。

  一周年前夕,记者重访灾区,看见崭新面貌:受灾群众全部住进了安置房,水电气互联网安装入户,安置小区还配套了卫生室、活动室等,俨然一个漂亮的城市居民小区……

  施援

  龙卷风和冰雹袭来,当地第一时间展开救援

  2016年6月23日下午,一场龙卷风夹带着冰雹的特大灾害突袭而来。薛为荣家所在的阜宁县陈良镇陈良村,正是龙卷风肆虐之地。对于当时的情景,他心有余悸:“当时天突然就黑了下来,龙卷风一下子就把三间瓦房吹倒了,儿媳当场遇难。”

  这场最大风力超过17级的自然灾害,造成盐城市阜宁、射阳两县共99人死亡,875人受伤,4.55万人受灾,31841间房屋倒塌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近50亿元。灾害引起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多次到灾区视察,要求灾后重建工作“不仅为受灾群众建好幸福家园,更要打造美丽乡村的示范点。”社会各界也在第一时间为灾民抗灾自救和恢复生产伸出援手。协鑫集团阳光慈善基金会当日即向阜宁县捐出首笔最大额赈灾爱心款1000万元,用于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

  就在灾害发生的第二个月,重灾区阜宁县便出台受灾群众倒损住房救助安置办法,推出进县城购房安置、进集镇购房安置、进集中安置点安置、购买空关闲置民房安置、符合规划原址重建和其他安置方式,由群众自主选择。

  重建

  因人施救,不让任何一位群众掉队

  陈良村安置点开工早,建设快,只用了半年时间,灾民们就可以搬进去了。按照家庭人口和受灾情况,薛为荣一家5口人分配到了一套两层楼的房子,三室一厅,面积120平方米。“盖楼用的钢筋有大拇指这么粗,以后不必再担心大风把房子吹倒了。”薛为荣高兴地说。

  相较于阜宁县,射阳县受灾面积相对较小,灾后重建工作启动早、落实也早,陈洋安置点晨阳佳苑今年年初就已交付。走进晨阳佳苑,错落有致的安置房格调统一,小区古朴宁静,卫生院、幼儿园、农民之家书画创作室等一应俱全。

  虽然之前生活在射阳县陈洋镇的老街上,但顾中梅在看了集中安置小区的环境之后,欣然搬进了晨阳佳苑。顾中梅的新家在射阳县陈洋安置小区晨阳佳苑28栋201室。盐城市对房屋倒塌毁损或严重损坏的7231户,严格实行“四项基本政策”和“一项托底政策”,即省定户均补助3.5万元、将原宅基地复垦后补偿2万元、县级2万元专项优惠贷款、以900元每平方米价格购买集中安置点安置房一套;对特殊困难户,给予集中安置点70平方米安置房进行托底安置。

  “我这个100平方米的房子只花了3.5万元。”对于新小区和新房子,顾中梅很是满意,“单元门都有可视门禁。洗澡还是太阳能热水器,不花一分钱电费,连卫生间里都安装了防止老人滑倒的扶手,真是太贴心了。”她说,小区有物业,出门有超市,每天还能在小区广场上跳广场舞,电缆全入地,也看不到漫天的“蜘蛛网”了。

  参与

  过程透明,让受灾群众全程参与监督

  最让盐城市委书记王荣平感慨的是,江苏省审计厅来盐城的安置点做问卷调查,对于灾后重建安置工作,群众满意率达到100%,工程在建设、摇号、分房过程中也没有发生一起投诉、信访。“政府做得明明白白,一把尺子量到底,群众看得真真切切,心里自然清清楚楚。”他说,确保“可上网、可打官司”,经得起法律、时间和社会检验的要求,得到了受灾群众的充分认可。

  不光是建设过程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在整个灾后重建的过程中,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建议权亦得到充分保障。盐城市规定,在确定安置点时,经过集中村民意愿、村组推荐、县级审核等程序,最终确定了20个集中安置点,既节约集约用地,又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设计户型时,在国家、省有关专家对安置点房屋建设进行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四上四下反复修改,确保户户认可、家家满意;分房选房时,通过召开群众代表会议,确认两轮抽签选房方式,公示分房流程,完善应急方案,纪检、监察、司法、公证等部门全程介入,整个分房选房过程井然有序。

  “自己的房子自己建,可以让受灾群众权益得到保障。”阜宁县委书记顾云岭说,从打桩开始到结构封顶,从外层防水处理到内部装潢,群众监督员实施全过程监管,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迅速整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安置房建得好不好,只有受灾群众说了才算。”

  “重建工作关乎每一位受灾群众的切身利益,盐城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把知情权、监督权、建议权交给受灾群众,真正让老百姓当家做主、得到实惠。”王荣平说。记者王伟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