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精髓之一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确立踏实勤恳为人民做学问的宗旨,弘扬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作风,培养不计个人得失、在谋求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学术品格。
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和真谛,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求真问道、不断创新发展党和人民的事业。因此,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同亿万人民的历史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学术研究的崇高使命,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这样,才能使自身的学术研究具有社会意义,才能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中实现自身的历史和时代价值。
一切真知都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发源的。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和治理国家的鲜活实践,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发展创新的不竭源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只有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才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
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幸福指数,是检验哲学社会科学真理意义和价值意义的重要标准。为最广大人民谋幸福,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然服务于人民、验证于人民,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检验其真理意义的标尺,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作为一条价值准则。
哲学社会科学以人民为中心开展研究,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刻认识和把握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变革伟大实践的规律性,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形成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并把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创新切实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和文化自信,转化为社会发展、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基本、深沉和持久的力量,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中、在为祖国和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坚持哲学社会科学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确立为人民做学问的宗旨,是在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现实体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地位的立场体现、贯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践体现,也是切实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一致性、科学的学术研究和人民群众实践创造的高度一致性的关键。同时,坚持哲学社会科学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确立为人民做学问的宗旨,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目标宗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特征,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范式。
作者:王浦劬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