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爱耳日,让我们一起爱耳护耳——别让坏习惯“偷走”听力
今天是3月3日,也是第16个全国“爱耳日”。前不久,记者来到宁海县残联和县第一医院、县妇保院进行了采访,探究耳朵背后的故事。
目前宁海县持有听力残疾证的患者有2794人,占全县持证患者的17%,县残联康复科科长周瑞军介绍说,这些患者中绝大多数是老年性听力衰退造成的耳聋,但也有为数不少的是先天性听力缺陷以及其他因素造成的患者。
出生就听不到声音 先天性听力损失是最常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2014年,宁海县出生新生儿为5931人,其中5890名新生儿进行了初步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的有590人,复筛未通过69人,最后确诊听力障碍的新生儿有6名。
宁海县妇保院相关专家介绍说,听觉和语言发育是有临界期的,也就是说,孩子学习语言是有期限的,过了时间,学习语言就会出现很大的困难和障碍,听力损失早期发现并干预的孩子语言发育水平能比较接近正常,而六个月以后发现并干预的孩子就有可能相对落后,三岁以后被发现,孩子学会说话将有很大的难度,而当患儿佩戴助听器或者做人工耳膜术,获得很好的听力后,他的言语发育基本可以接近正常。
新生儿听力缺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宁海县妇保院副院长谢敏慧分析说,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宫内病毒感染、先天发育异常、滥用抗生素、环境影响等。“保护孩子的听力,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孩子一出生就要主动做好听力筛查。儿童听力障碍只要能在早期及时发现,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手术或使用助听器、电子耳蜗等方式建立必要的语言刺激环境,就可以使孩子的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谢敏慧说。
坏习惯让听力早衰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增多,人们因不当用耳引发噪声性听力损害的风险日益加大。
宁海县第一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谷占河介绍说,我们的内耳有2万多个纤弱的感觉神经细胞,使我们能感受声音的美妙,然而它们又非常脆弱,经不起噪声长时间的“折磨”。上下班路上,经常能看到戴耳机听音乐看视频的人。由于在屋外环境嘈杂,为了听清楚耳机里的声音,人们会不自觉地把音量调大,殊不知这正是造成听力慢慢下降的一个原因———近距离高分贝的噪声会造成人内耳的毛细胞损坏甚至死亡,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噪声性耳聋,这样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再加上,耳塞本身就是机械性的物件,如果长时间塞在耳朵里,也会多耳朵造成损害。”谷占河说。
已经有着30多年从医经历的谷占河告诉记者,近十年不管是青年还是中老年人因为霉菌感染耳朵,引起不适前来就医的患者越来越多。“霉菌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不少人的脚气就是因为霉菌引起的。不过耳朵被霉菌感染,这也是近十年才出现的病例。”谷占河分析,现在很多人喜欢到外面泡脚、洗头之余还喜欢掏耳朵,有的因为器具消毒不到位,服务员刚用给你洗了脚的手,马上就给你掏耳朵,这样细菌就会入侵耳朵,耳朵被霉菌感染,治愈起来非常麻烦,严重的还会得中耳炎。
除了各种坏习惯会影响耳朵的功能外,另外如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以及悲伤、生气、忧郁等负面情绪都可能会诱发突发性耳聋。看来,要想保护好耳朵,还得要做到心情舒畅,劳逸结合。对于老年性耳聋,谷占河建议广大患者如果出现耳鸣等现象要及时就医,不能听之任之,可以在医生的干预下尽可能抢救“听力”。
无声的世界,感受有声的爱
引起耳朵疾病的患者有多种多样,但是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县残联对于有耳疾的患者的关爱却是一如既往。
今年读小学二年级的军军(化名)自打出生起就感受不到外界的声音,家里为了治他的病更是花光了全部积蓄。眼看着同龄的孩子早已过了牙牙学语的阶段,开开心心走进了幼儿园,而军军却说不出几个字,为难之余,孩子的父亲找到了县残联。县残联相关负责人得知情况后,为军军出资提供免费人工耳蜗手术,现在的军军已经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可以随意交流。在宁海,像军军这样,享受免费人工耳蜗手术并接受术后康复治疗的孩子,截至目前已经有近20名。
周瑞军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宁海县残联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开展“助听器验配、人工耳蜗手术、听力康复训练”等康复需求调查。2014年共为10名听力残疾的患者提供康复训练补助,为符合条件的聋人免费验配助听器173台,对0——6周岁符合人工耳蜗儿童筛查,确定2名聋儿被列入儿童抢险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