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的奶牛与冷清的牛奶
浙江在线01月14日讯 (见习记者 叶星辰 记者 张姮 陶玉其)长山乡牧场的奶农,把凌晨新鲜挤下的牛奶送到城里的餐厅卖(详见1月12日J4版)。这篇报道出街后,不少金华读者在本报微信公众号“浙里金华”上参与了一场关于金华牛奶的大讨论——
出现最多的关键词:“佳乐”、“李子园”、“丁丁”。
提到最多的问题:“金华奶牛产奶多,可金华人自己的牛奶品牌现在这么少?”
还有不少直接分析:是不是几次牛奶安全事件之后,大家只相信大品牌,本地奶没有市场了?
讨论的人太多,“浙里金华”也顺势发起了一个关于牛奶的小调查,两天下来,一共有500多位读者参与。有趣的是,92%的人表示曾喝过金华本地牛奶,只有8%的人坚定地选择“只信大品牌”。可见,金华人对本地牛奶的认可度还是相当高的。
那么,作为曾经的“南方奶牛之乡”,作为国内知名牛奶品牌的奶源地之一,金华坐拥得天独厚的条件,它的自有牛奶品牌为什么反而式微了?它的乳制品行业为什么在本地人眼里不温不火?这两天,本报记者走访了长山乡奶农和金华知名奶企负责人,试图通过他们的经历和视角还原这个行业的兴衰。
奶源
●长山乡奶农朱双峥
金华本地的奶企太少了
原奶主要供往温州和福建
金华曾是著名的“南方奶牛之乡”,年产鲜奶10万余吨,鼎盛时期奶企多达32家。其中,婺城区的长山乡更是牛奶之乡中“奶牛乡”,每户人家都多多少少养着奶牛,最多的时候奶牛总数达3万头。不过,从2008年开始,长山乡的奶农越来越少,时至今日,除了一两家大规模的奶牛养殖基地外,已经很难再找到奶牛的踪迹了。
钱江晚报记者拜访了这里最大的奶牛养殖户朱双峥,他的基地里目前共有260多头奶牛,日产奶量3~4吨。在他的记忆中,长山乡奶农的上一次洗牌是在2008年,他也借着那次机会扩大了自己的养殖规模。
2008年之前,养殖基地里送出去的牛奶没有什么质量要求,只要奶不馊,奶站就会收;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大家对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次送去的奶都要检测,很多小型养殖场达不到要求,就关门了。
2010年,我扩大了养殖场规模,赚到了一桶金。
2010年~2013年,是金华奶牛养殖户最好的时光。鲜奶根本不愁卖,虽然那时候我的产量也只有一吨多一点,但还是有不少奶企上门来收购。那几年,长山乡的收奶站也多起来了,一个乡就有十几家。
记者了解到,2013年全国闹“奶荒”,国内生产的鲜奶供不应求,省内外奶企纷纷到金华“抢奶”,一定程度催生了金华原奶价格上扬。鲜奶收购价格从2013年1月的3.8元/公斤,上涨到2014年初的5.8元/公斤,最高时甚至超过6元/公斤。
可是好景不长。
为了让奶质更好、产奶量更高,朱双峥的养殖场从2012年开始改用全进口的澳洲燕麦草和美国的苜蓿草来喂养,每吨饲料的成本也从600元涨到2800元。可是,质量和产量上去了,市场需求却在下滑,不少奶企甚至出台了“限购”政策,遍地开花的收奶站也关门歇业了。
长山乡的奶,主要供往温州和福建地区。如今,鲜奶的收购价已经降到了4元/公斤,这让朱双峥觉得“压力山大”。他认为,变化是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的。
以前进口奶粉很贵,但是从2014年4月开始,大量进口奶粉卖到国内,价格更是从5.5万元/吨直降到1.8~1.9万元/吨,很多乳企都用奶粉当原料,对鲜奶的需求就降低了。现在奶企都限购了,我的养殖场他们最多收3吨,超出3吨要么就不收了,要么把价格压得很低。奶太多,企业也消耗不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金华本地的奶企还是太少了。温州有个一鸣鲜奶,缙云、福建等地的鲜奶业也都很发达,所以当地对奶源的需求就会大大增加,但金华这块很薄弱。
奶企
●丁丁乳品厂王勇
商超货架费和广告投入高
本地奶企没钱给大品牌陪跑
在读者怀念金华本地牛奶时,“丁丁”是曝光率很高的一个品牌。但事实上,“丁丁”的老本行是包装彩印,并不是乳制品。
丁丁乳品厂成立于1994年,那是金华奶企环境还不错的年份。
据丁丁包装彩印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王勇介绍,当时丁丁牛奶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在金华奶企中排行第三,前面是佳乐和李子园。
丁丁牛奶主要的销售区域是江苏和浙江比较富裕的乡镇,占当地同类产品80%的销量。
当时,我们不但生产牛奶,还有自己的奶牛基地。
不过,2003年出了“大头娃娃”事件,奶制品行业受到冷落,包括丁丁在内的很多制奶企业受到影响,国内几个牛奶巨头也开始趁这个机会抢占地方市场。
比如蒙牛、伊利和光明,从那时候开始向三四线城市扩张,有些甚至贴钱打开市场。这些品牌走平价路线,有雄厚的资金支撑昂贵的超市货架费,并且还在各种途径打广告。
而本地牛奶企业都是私人老板投资为主,这与大型奶企那种有国资、外资注入的产权多元化股份制上市公司相比,资金上完全没法拼。对消费者来说,差不多的价格,肯定会选择大品牌。再加上没有成熟的企业运作制度,那段时间,金华关停了很多小型本地乳制品企业。
2005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公司需要重新考虑发展路线,丁丁牛奶在这时候选择退出市场。
●佳乐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济平
避免与大品牌牛奶正面竞争
本地奶企需开辟出自己的路
记者在采访中听一位从事年奶销售8年的业内人士说,由于缺乏危机意识,应对策略也不足,金华奶企的优势在进入21世纪后逐渐消耗殆尽。
过去,牛奶被一箱箱拉到批发部,经销商负责销售,乡镇集市是很重要的销售渠道。然而,现在是超市卖场时代,得引进先进的生产线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利乐包装鲜奶,得投巨资打广告,还得承担不菲的货架费。
作为金华本地奶企的“老大哥”,佳乐牛奶另辟蹊径,仍然立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成为目前金华唯一一家低温乳制品企业。
佳乐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济平告诉记者,佳乐目前专心做送奶入户。
我们和蒙牛、光明、伊利不同,不进商超,只做送奶到户。佳乐每天收奶130吨,其中一半都用来送奶到户,在公司销售系统可以看到,每年销售额都能达到10个亿,在浙江全省也算大户了。
剩下的一半奶量,则被佳乐拿来生产耗奶量多、受国际乳业市场影响不大的巴氏鲜奶、低温酸奶、原制奶酪、再制奶酪、稀奶油、黄油等。
大家觉得牛奶已经过剩了,其实并没有,国内人均牛奶消费量还远远没达到欧美国家的水平,这说明市场潜力还很大。我们是依托金华的企业,打响‘金华奶’品牌,让金华人享用到最优质的牛奶,我们责无旁贷。不过,如今已经是市场化经济,不能一味依靠政府扶持,只能靠自己用心,走专业、创新的路线。
正如夏济平所说,本地奶企要在大品牌牛奶中杀出一条血路,另辟蹊径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就好像杭州的“双峰”与“新希望”合作,推出了“杭州记忆”;温州的“一鸣”则走出一条“奶吧”的个性路线。
当然,不管走哪种风格的路线,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风险可控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不断创新产品线,都是一家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
对于本地奶,金华人依然充满感情
杭州的超市鲜奶柜里能看到杭州的乳制品品牌“双峰”,来自温州的“一鸣真鲜奶吧”也是开遍了全省各地。身处省内知名奶源地的金华人,还是挺怀念曾经叱咤市场的本地奶的。
昨天,记者在福泰隆超市牛奶冷柜区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他们都能说出金华当年最有名的牛奶品牌,佳乐、丁丁和李子园。
“‘天有北斗星,牛奶数丁丁’,‘新新鲜鲜李子园’,貌似李子园还请范冰冰、林心如、周迅代言过。佳乐的广告语记不太清了,好像是‘快乐牛,优质奶’,对吗?”八零后的吴小姐笑着说,“现在超市里也买不到这些品牌的牛奶了,佳乐鲜奶好像能在山山烘焙买到,味道还不错。”
另一位市民刘女士说,“现在也不流行李子园那种甜牛奶了,一般都会买鲜奶喝,健康一点。但如果看到哪里有卖本地奶,也会买来尝尝,毕竟是小时候的味道。”
(本文来源: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吴红梅)
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