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霞三墓”中间一墓葬着谁?

30.10.2014  11:38

烟霞洞旁有三座墓,人称“烟霞三墓”。其中两座广为人知,一座是师复的墓(本名刘绍彬,因立志反清,光复故国,改名刘思复,后又改名师复);一座是中国第一位现代数学博士胡明复的墓。

还有一座墓碑上刻了“乐清朱昊飞先生之墓”一行字。朱昊飞为我国早期化学家、教育家,但生平事迹、为何安葬此处,鲜有资料记载,现场也没有任何碑记可以说明。

上周,一对定居美国的周祖巍夫妇找到快报,说他们在美国看到烟霞三墓的资料,认为朱昊飞就是失散已久、一直在寻找的堂舅。

周祖巍退休前是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祖籍浙江乐清。他说——

堂舅朱昊飞在家乡很有名。大约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赴德,在柏林大学研获化工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京、广州中山、武汉、浙江等地大学理化教授。

他思想进步,讲课也非常受学生欢迎。乐清至今还留着他当年倡议创办并捐资助学的乐清县第五小学(今磐石镇中心小学),很多老一辈的乡里人提起他,也都说他是一个乐观豁达、急公好义的人。

朱昊飞在浙江大学工作期间,著有理化丛书30种和一些德文译作。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很多找不到了,目前仅存的著作中,包括他编著的高初中物理、化学、代数和实验理化等几种教科书。

1934年,朱昊飞因染伤寒,年仅42岁去世,在温州会馆开追悼会后安葬于烟霞洞旁。

上周四,随周祖巍老先生去烟霞洞拜谒了朱昊飞墓。从烟霞洞右侧小径上去,一路穿花拂柳,经过一座“陟屺亭”(陟,是“登高”的意思,屺是指“没有草木的山”。当年,胡适附近住了三个多月,每天在陟屺亭里,为他的小表妹讲莫泊桑的小说,成就了一生中少有的一段浪漫故事),走到南高峰入口牌坊附近,就是朱昊飞墓。

墓碑呈西式的方尖碑,下筑三层墓基,旁边还有一穴,看来是为朱妻准备的,但里面空空如也。墓碑上方岩石,凿出一方形平壁,似乎当年有人曾题碑记,但不知是因为风雨沧桑或是最后没有落笔,已看不出一点痕迹。朱昊飞墓上下两侧,就是师复墓和胡明复墓。

杭州市园文局钱江管理处听说这件事,很重视。工作人员说,最近烟霞洞正在整治,他们会把朱昊飞周围的环境也整治一下,同时竖牌做人物简介。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陈奕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