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米高的堂灯组合 今晚7点亮相灯芯巷
卢老正介绍他这些年制作的花灯。
每年正月十三,从宋代就产灯芯的杭州灯芯巷里,每条道路、每个巷口、每个楼道、每棵树上,都有各式各样的灯笼,大的有人高,小的只有巴掌那么点大。若要做个评选,那必定是卢章林老先生的手工花灯拔得头筹!
85岁的卢老,退休后做了20多年灯笼。今年元宵,他准备的是1.8米高的堂灯组合,从去年“五一”制作到“十一”,忙活了整整五个月。
今晚7点,感兴趣的朋友快去灯芯巷一饱眼福吧!
毛竹 铅丝 台历 年画
巧手一变成精美花灯
卢老的房子不大,两室一厅,家里天花板上、桌子上满满摆着的都是花灯。花灯里装着LED灯,开关一按,喜庆的红色晕染开来,整个屋子都流光溢彩。昨天上午,卢老和老伴一起小心翼翼地在拆卸灯笼,准备打包起来,要在正月十三钱塘灯会上展览给居民看。
说起这个持续了20多年的业余爱好,卢老很兴奋:“我从小就喜欢,以前元宵节,到处都是各色灯笼,很漂亮。”
卢老是东阳人。东阳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木雕竹编精美绝伦。兴许天生就带着好手艺的基因,退休后的他自学成才,摸索着制作灯笼。“当时,朋友送我一块做旗袍用剩的红布,绸缎的。我想要是做成灯笼,肯定很好看。”卢老说。
今年,卢老的“新作”是一套1.8米的堂灯组合。毛竹打框架,铅丝串脉络,再用布条紧紧裹缠,就算砸在地上也没事。记者单手试了下,发现提不动。卢老笑了:“这盏堂灯单单铅丝就有15斤。”
灯面上贴着福禄寿三星、司门守卫之神、龙凤瑞兽等各色剪影。“这些剪影是从各处剪来,要用彩色笔润色一番,再贴上去。”卢老说。
多年制作灯笼,卢老养成了习惯,只要看到好的图就剪下来,夹在书里。有时,卢老在书上看到合适的图画,就专门夹个小便签,攒多了再拿去复印。
每盏灯要五六个月的工夫
卢老舍不得卖都是心头宝
卢老“花灯老人”的名气越来越响,商家也上门求灯,价格随他开,可他都拒绝了。卢老说:“我做盏灯,图个精细,起码要五六个月,哪里舍得卖!”
卢老做灯选材很“挑”,毛竹只要冬天的,3年以上的,他说,这种毛竹做灯才结实。以前去灵隐捡被雪打折的毛竹,现在卢老每年都拉着老伴去黄龙洞捡。“人家都认识我了,有时还要帮我拿回来。”他说。
如今,卢老的身体不太好,做花灯是个耐性子的活,尤其耗费精力。没有草稿,卢老做花灯全靠在脑子里“画”。手不能抖、眼不能花,差个5厘米可能结构就错了,装不牢就得重来。
卢老家里阳台挂着一对福寿灯,墙上吊着一盏“双龙戏珠”,桌上摆着一盏“游龙摆尾”……每盏灯都是他的心头宝。卢老指着一盏“金龙喷水”介绍:“这是我做的第二盏,寓意是保家卫国。这颗龙珠就象征国家,左边风调雨顺,右边国泰民安。”
“明年我想再做盏堂灯,在今年四周6盏小灯笼的基础上,再添6盏更小的。”卢老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