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它山堰、诸暨古井桔槔灌溉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本站10月14日讯】北京时间13日凌晨,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宁波它山堰、诸暨古井桔槔灌溉工程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农业遗产、国际湿地遗产并称为世界遗产,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从2014年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每年由各国家委员会组织申报,经由国际专家组评审提出推荐名单,国际执行理事会投票通过后正式列入遗产名录。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共17处,其中中国有4处,分别是浙江丽水通济堰、四川乐山东风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及福建莆田木兰陂。今年是第二批,全世界共有16个项目入选,我国共有3各项目,另一处是安徽寿县的芍陂两只工程。
宁波它山堰
它山堰位于奉化江支流鄞江镇上,是具有1180余年历史的有坝引水灌溉工程。它的兴建,使鄞西平原成为浙东重要的产粮区,灌溉面积由始建时的“数千余顷”,扩大至现在的20余万亩。明州城因此于唐代由鄞江小溪迁址至三江口,今日宁波的城市格局由此形成。它山堰灌溉工程体系包括渠首枢纽、渠系工程和灌排控制工程及灌渠调蓄工程。它山堰为渠首枢纽的最重要部分,全长113.6米,整体条石砌筑,基础采用木桩及土石回填,坝下条石护坦防冲消能,坝上游一侧回填粘土防渗、上册铺砌条石护堰。水利考证发现,它山堰拦河坝为我国水利史上首次出现的块石砌筑的重力型拦河滚水坝。其坝底倾向上游,倾角为5度。这一倾斜度使坝体水平抗滑稳定性提高一倍,较近代坝基倾斜理论提出早1000余年,堪为我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
诸暨古井桔槔灌溉工程
诸暨赵家镇泉畈村的桔槔井灌工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是以桔槔-水井-渠道构成的灌溉工程,也是我国最早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工程形式,在战国时期已经见诸记载。20世纪以来,这一古老的灌溉方式陆续在中国大地上消失,而赵家泉畈村、花明泉村等村庄,仍然保留着最完整的井渠灌溉工程体系。据统计,现在泉畈村的井灌核心区还有古井118眼,灌溉面积400多亩。在旱季,村民仍然会用提上来的井水灌溉水稻、樱桃等农作物。可以说,桔槔井灌工程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灌溉工程形式,是古代文明的一块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