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龙湾,崛起城市新中心
八百里瓯江,奔腾不息,融入烟波浩渺的东海。在东海之滨,龙湾,用30多年的开拓进取,书写了一部荡气回肠的现代化城市发展史。
时间回拨到1984年12月27日,肩负着温州对外开放和经济技术开发的时代重任,龙湾区在一片广袤田野上诞生了。面对“以农村为主,有区无城”的现实条件,面对不到8万人口、陆地面积只有61.43平方公里、下辖5个镇的微薄家底,龙湾区开启了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其后的30多年时间,龙湾逐渐跳出“区”的概念向“城市”的层面转变,描绘出动人的蜕变轨迹:2001年,龙湾陆地面积增加到282.78平方公里,从“滨江时代”转入“滨海时代”。随着龙湾城市中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空港新区等功能区的顺利推进,龙湾城市开发拥有了充足的空间,彻底告别了“有区无城”的历史。
和30年前相比,如今的龙湾,“城市版图倍增、经济总量迅速壮大、居民生活水平跃上新高,城市发展内涵升级”。“十二五”期间,龙湾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0%,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温州市前列。
在这片洋溢着激情的土地上,城市发展新动力正在加速生成:城市中心区逐渐成为集行政办公、商务商贸、文化体育、生活居住、旅游休闲等五大功能为一体的温州东部新城,核心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浙南科技城正成长为辐射浙南的科技高地;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将为龙湾打造开放型经济、提高城市首位度夯实基础……城市形态、功能、环境日益完善的龙湾,已成为温州新型城市化的主战场、转型发展的主阵地和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平台,也是温州践行“三大城市、三大转型”模式的核心区域。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和温州都市主中心,龙湾始终保持城市、产业、人三位一体和谐共进、协同融合的态势,这个和美、幸福的空间,正承载着人们更多的梦想,在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城乡一体的新型城市化轨道上高歌猛进。
“十三五”期间,浙江省提出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温州将发展目标定位为“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与二者一脉相承,龙湾向“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区”的目标全力迈进。开放、智慧的龙湾人已做好了充足准备,在经济社会深度转型的历史时期,创造更多的发展传奇。
理想城市雏形,品质魅力再升级
城市的空间布局水平,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品性以及产业与人的关系,甚至可以从中窥探到城市的未来图景。龙湾作为温州新型城市化主战场,与温州城市东移的步伐契合,“建城”的节奏逐渐加快。
近年来,龙湾人着眼于未来、站在更高起点建设理想中的城市,按照“北创新、南崛起、东拓展、西更新”的发展思路,龙湾区着力优化浙南科技城、都市中心、临空经济、时尚创新等四大板块功能布局,加快高端要素资源集聚,推进“智慧龙湾”建设,打造集商务、文娱、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主的新型城市业态。龙湾,正从地理中心向功能中心转变,向“温州城市东部组团中心”的城市目标稳步跨越。
随着龙湾中心区建设顺利推进,尤其是龙湾商圈大手笔的建设,逐渐形成了特色商业街、城市综合体(包括大型购物中心)、总部经济园、高端商务楼宇等商业板块,为城区集聚起大量商业人气,一个全新的繁华中心区因此成型,龙湾宜居宜商的城市特色逐渐明朗。
位于龙湾中心区的万达广场开业后,凭借一流的软硬设施、成熟的品牌号召力,生成强大的商业积聚能量,重新塑造着温州乃至浙南闽北的消费格局;随着行政管理中心、公检法综合大楼、文化中心等投入使用,温医大附二医龙湾分院、温州新奥体中心等市级项目相继落户龙湾中心区,龙湾区新的“精品商业中心、金融商务中心和品质生活中心”由此生成,城市首位度进一步提升;瓯飞工程的围垦开发,缓解了温州土地供需矛盾,为浙南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要素保障的同时,将发挥龙湾国际机场等的综合交通优势,成为辐射力强、影响力大的国际性航空城。
龙湾人张先生切身感受着龙湾城市崛起的速度,“以前龙湾城市基础设施滞后,生活不方便,现在,我们的生活时刻在变化。”以前沙城、海城、天河乃至永中等区域的居民,尽管生活在龙湾,但消费只能到离龙湾较远的鹿城。众多商业项目的建设投用,使龙湾商业配套日臻完善,附近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与此同时,瓯海大道、龙湾码头、高速公路、330国道、228国道……一批批高规格的交通项目在龙湾区“集结”。随着市域铁路S1、S2线等大型交通设施的加快建设,杭温高铁温州东站的精心谋划,龙湾已形成“海陆空”并举的交通格局,不久后,将成为集航空、港口、高速、轻轨等交通方式于一体的辐射浙南闽北海西的重要交通枢纽,加快融入1小时省内交通圈。
今天的龙湾,以产业培育为主的浙南科技城、临空经济、时尚创意三大板块,与城市功能日益成熟的都市中心区形成产城联动效应,共同塑造着平衡协调的空间发展格局,龙湾的城市形象将因此迈上新的层级,一个更具现代内涵的龙湾展现在世人眼前。
产业活力十足,积聚跨越新动能
温州经济的发展史是一部宏大的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初期,敢于创新、艰苦创业的温州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温州精神成为中国现代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温州对外开放和开发的前沿阵地,数量繁多的民营企业主体的发展壮大,奠定了龙湾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雄厚基底,使龙湾顺利完成从“农业郊区”向“工业强区”的跨越升级。
30多年来,龙湾经济规模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蜕变,形成了以不锈钢、制笔、泵阀、制鞋、合成革、水暖洁具、民用电器、食品机械、化工、标准件等为代表、产销量位居全国前列的十大支柱产业。“中国制笔之都”“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阀门城”“中国不锈钢无缝管材生产基地”“中国五金洁具之都”“中国鞋都女鞋基地”“中国食品制药机械产业基地”等国字号“金名片”纷纷花落龙湾,制造业成为龙湾发展的重要支撑。
告别了排浪式发展的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中国市场经济环境日趋成熟,数量庞大、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再是龙湾发展的主要优势,如何走出“低小散”的产业发展怪圈,以创新驱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龙湾必须破解的时代命题。
“龙湾正在实施重点产业培育提升工程,打造激光与光电、新材料、航空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总部经济园,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和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龙湾区领导说。顺应这种形势,一批新兴产业和创业创新载体应运而生,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动力源泉。
作为温州市规模最大、主题最鲜明的科技创业创新空间,浙南科技城承载着温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重任。园区具备产业引领、平台领先、人才聚集、产城融合、环境至上的综合功能,其建设标准领先于传统意义的科技城。按照“一心一轴、两核七片”布局,浙南科技城各个园区围绕主题布局科技研发、人才公寓、公共服务和产业平台,实现自组织、自平衡,成为温州东部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新引擎。
这是一片为创新而生的土地。浙南科技城以智慧应用、新能源技术、网络经济、生命健康、激光光电等新兴战略产业为支撑,因为共同的创新基因,浙南科技城对多元创新主体形成了天然的吸引。随着兰州理工温州科技园、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温州海创园等载体加快建设,目前,已有5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落户园区,园区推行的科技金融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债”科技债券等实质利好,为企业创新探索提供金融和技术支持,而“1+6”人才政策进一步完善着园区引才、聚才、用才、留才机制,如今,全区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19人,其中“国千”10人、“省千”16人,“市580海外精英”17人,领军型企业创新团队和高层次项目数量居温州之首。天南海北的精英汇聚在龙湾这棵旺盛的“梧桐树”下,和本土创业者一起,书写“互联网+”时代新的创业故事。
空港新区毗邻的龙湾国际机场,预计到2020年,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1300万至1500万人次,成为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同时,空港新区临近瓯海大道、S1线、G15高速公路、瓯江等,几乎集结了温州最优的交通资源。辖区内还集聚着大批包括阀门、不锈钢、鞋类、服装等大中型企业,包括兰州理工大学科技园,现代物流、现代农业园等新兴产业,多种优势叠加,为空港新区发展“龙湾起航小镇”奠定了基础。未来,这里将成为以航空产业、高新制造、教育科研和航空配套服务的综合平台,有飞机制造和维修,有以航空为主题的酒店、度假区、俱乐部和文化馆,一架架直升机甚至小型私人飞机将在龙湾落地生根,一座以航空为主题的观光型小镇将承载起更多人的蓝天梦想。
初秋,华灯初上,夜晚的龙湾热闹非常,展示着现代城市的繁华。在城市中心区,从罗东大街橱窗秀,到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时尚、活力的因子在空气中自由流动。为挖掘城市中心区周边潜力,龙湾还专门制订了《关于推进月光经济发展实施方案》,通过打造“两片八节点”的月光经济发展空间布局,新建一批“月光经济”集聚区,从而实现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区经济在第二时空的延伸,兴盛的现代服务业将逐渐成为龙湾新的城市名片,都市龙湾,夜色将更加迷人。
健康的产业格局为城市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础性工程,成为龙湾持续跨越的不竭动力,使龙湾在产城融合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自信。
家园美丽依旧,
在这里安放初心
城市真正的美不在于冰冷的混凝土或傲人的经济数字,而在于从生活细节处传递给居民的温暖和感动。被绿色环绕的生活环境、绵延不绝的地域文化承袭,成为越来越多的现代都市人心之所向。
潺潺塘河水,石桥卧波、千里稻香;古榕华盖、杨柳拂堤;龙舟竞渡、舟楫熙然……这是定格在龙湾人内心深处的浙南水乡,也是“东方威尼斯”的秀美图景。上世纪末,当市场经济带着巨大红利青睐这片土地,城市化心切的龙湾人大力发展不锈钢、制笔、泵阀、制鞋、合成革等产业,夯实发展的实力,生态与发展的两大命题,一度处于失衡状态,龙湾饱受着生态、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压力,《早春塘河》中“芳郊惊蛰后,洞壤蛹能掀。绿水平春岸……”的秀美景象,渐渐褪却光彩。
随着城市建设从“求速度”进入“求质量”阶段,绿色发展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还母亲河碧波,再现美丽江南水乡美景成为龙湾人共同的希冀和期盼。
龙湾人用赤子的热情改造着自己的家园:以“绿满龙湾”行动为重点,统筹推进“四边三化”整治,黄石山、茅竹岭、石坦山等山地公园相继开园;得益于轰轰烈烈的“五水共治”,新建改建滨水公园70个,新增绿地810公顷,新增人均公园绿地量居全市前列;以“三改一拆”为切入点,超额完成旧厂房、旧住宅区改造和拆违工作、道路亮化等年度任务。
清晨,太阳照在波光粼粼的瓯江之畔,龙湾新的一天被唤醒了。在中国姿态雕塑公园——黄石山公园里,小叶榕郁郁葱葱,市民跳着动感十足的健身舞,远处的大觉者雕像群显得蔚为壮观;公共自行车犹如橙色旋风,“刮”进85%以上村居……现代化的楼房鳞次栉比,绿意盎然的河滨公园、绿道、绿网,人们感受着城市的内外变化,收获着日常生活的点滴幸福。
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加了筹码,近年来,秉承着“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理念,龙湾不断加强在便民医疗、住房保障、敬老扶弱等民生方面的投入。社会力量办学办医、民政综合改革试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龙湾先后荣获“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国字号金名片,创成省级卫生强区、省级红十字工作示范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龙湾人从发展中得到的实惠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