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滨江)的“七星服务” 到门,不是说说的

13.08.2015  18:46

  每个周三,陆玉琴总要去趟东方郡的金东方社区。
  一台老式的“天鹅”牌缝纫机,一把木质直尺,一把剪刀,“啪踏啪踏……”缝缝补补,半天就过去了——陆大姐干的活,都是别人家的,她是社区请来的裁缝师傅,专门来给大家帮忙的,大家也觉得陆大姐的活干得利索,甚好。
  这是金东方社区“七星服务”的周三日,专门给社区的居民补补衣服、剪剪头发,甚至磨磨剪子——很多人会问,咦,这么新的社区,还有人磨刀磨剪子啊——刀总会钝吧,来磨刀的人还真不少。
  点子都是社区想出来的,从前年11月开始,还管着铂金时代楼盘的金东方社区,开始推出“七星服务”,为啥叫“七星服务”? 一周7天,都有着不同的为民服务内容,量血压、教烘焙,还有周末相亲,不一尽举,热热闹闹。

  “磨剪子喽……
  周三的日子,有辰光,还会来位磨剪子的师傅。
  在这项服务刚推出的时候,社区副书记郭艳捷也觉得心里没底,东方郡、铂金时代交付没几年,住的年轻人多,会有人来搭理这个“老底子服务”吗?!
  不过,这个手艺活,还是迅速被大家接纳了——现在磨刀师傅还没来,很多人就已经拿着菜刀剪子,在社区门口排队了——不然,专门到街上找个磨刀的,还真的挺不容易。
  对社区来说,这项服务,属于购买服务,花的钱不多,师傅来一次,给100元钱,半天时间,“生活”做完再走人,有时候师傅要忙到中午12点,顾不上吃口饭。
  但住的居民高兴啊,一周7天社区都不打烊,前段时间,外面高温热到快40摄氏度了,社区给大家服务用的小房间,空调打打,蛮凉快的,还能量量血压、给儿子女儿打听些消息相相亲,甚至小伢儿,还有免费的托班。一位窝在休息间沙发上的邻里大妈说,“这个地方最好,上次儿子说房子要买到别的地方去,我不去,住在这里好。

  “微信上喊你来社区
  金东方社区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名字就叫“杭州金东方社区”,认证过的。
  郭艳捷说,现在粉丝,已经有2000多人了,很多都是他们一户一户上门走访时,顺便让住户加的——东方郡和铂金时代的住户,4000多户,有7成的住户,已经关注了自家社区的微信。
  这个微信,也是在“七星服务”开始的时候,一并推出的,“有了这个微信,就方便很多了,我们很多活动,微信上推一下,大家就知道了,”郭艳捷说,“上次请了专家来上早教课,没想到来的孩子,有50多个,教室里都坐不下。
  最近一条微信头条,是一则简单的通知,“‘七星服务’之便民服务日——免费理发”,大致意思是,周三又可以免费理发了,大伙儿可以来了。
  事实上,这种借助移动平台发布所产生的效果,传播甚远。就在周三上午10点的时候,理发师戴利忠的脚下,已经一地碎发,黑色的,白色的——她已经给好几人剪过头发了,而坐在凳子上的林大姐,今年这个发型,一直是戴利忠免费理的,“她手艺好,剪了20多年头发了,现在还给我们免费理发,我们也蛮开心的。

  “怎么做下去?
  周一,健康义诊;周二,文艺指导;周三,剪头发、磨剪子、补衣服、修鞋子;周四,技能培训;周五,法律服务;周六,亲子早教;周日,情感沙龙。
  整整一周,服务内容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年多时间做下来,郭艳捷和一些服务于此的志愿者觉得,也越做越顺,有条不紊了,而周三的服务内容,是最受居民欢迎的。
  有一次,滨江区区委书记詹敏去金东方社区调研,问了他们一个问题,“这个事情,做一阵子容易,但要一直做下去,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郭艳捷想了想,觉得这个答案应该是这样,只要居民们需要的,他们就会一直服务下去,而且在借助微信等新兴的平台后,他们的服务,会越推越广。
  看着只是补个衣服,磨个剪子,剪个头发,但这些零零碎碎的活,没门手艺不行——郭艳捷他们做的事情,就是在基层社区和老百姓之间穿针引线,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央,打造一个看得见、用得着的服务型基层组织——这活,做得到门!(本站编辑 张洁君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