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区政协2014年工作综述

05.02.2015  16:50

区政协委员视察滨江水厂。

区政协举办首期委员读书会。

区政协委员调研“五水共治”工作。 

区政协委员视察奥体博览城主体育场项目。

区政协委员走进企业参观学习。

  2014年2月, 滨江区政协正式成立。作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最年轻的区级政协组织,它是创新的“”,更是创新的实践者。
  秉承高新区(滨江)创新创业、先行先试的基因和勇气,滨江区政协紧紧把握区委对政协工作“高起点、创特色、聚合力”的总要求,一步一个脚印走来。一年来,组织专题协商9次,开展主席会议视察5次,提交调研报告7个,征集社情民意信息128则、编报专刊28期,获得市、区领导批示35次,制订出台制度文件23个……
  2014年11月,全区政协工作会议召开,滨江区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出台。组建政协——召开会议——出台意见,一年之内三个精彩的跨越,凸显了滨江区政协的地位、作用,提出了区委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原则和要求,明确了政协履行“三项职能”的基本形式、内容、程序,为滨江区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围绕中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滨江区政协在开局之年,用自己的履职成绩单,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规范协商 共推发展
  “努力让企业和群众少交一些钱、少跑一趟腿、少走一道程序、少跨一道门槛。”贯穿这样的理念,去年,滨江区开始新一阶段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工作。
  委员们深入到中恒电气、大华技术、华三通信等企业,以及区行政服务中心和江南、江北办事服务大厅调研,发放调查问卷,征集“金点子”。
  在滨江区政协组织的专题协商会上,15名委员提出了建议:推进权力清单,做好证、照并联审批,探索审改监管合一模式,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提供便捷高效的审批服务。
  “这些建议,可操作性强,说到了点子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指出。
  很快,委员们的建议被吸收采纳,促成了全区行政审批“提速瘦身”。
  去年, 滨江区政协共召开9次专题协商会议,议题多是全区重点工作,包括固定资产有效投入、“五水共治”、重点提案办理、社区规划等。
  委员们共形成了9份建议案和40余条建议。由于这些协商活动反映问题集中、调研准备充分、领导沟通深入,许多意见和建议均被纳入相关的决策程序。
  在一届一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对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进行广泛深入的协商讨论,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同时,选择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首次大会发言,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到会听取意见,共商发展大计。
  区政协还建立了政府意见政策出台事先协商的机制,就区政府提交的关于“贯彻‘杭改十条’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关心关爱农转非拆迁人员”5个制度性文件进行书面协商,提出意见建议26条。
  通过多种协商形式的探索,滨江区政协用好协商职能,敢于发声、善于发声,为区委区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和广泛的民意参考。

   强化监督 积极建言
  走河道、看池塘、巡沟渠,用手机拍下排污口,做好河道巡查记录……18名政协委员徒步对43条区管河道、55个池塘、12条(段)支流小河进行巡查,用脚步丈量水情,积极为治水建言献策。
  去年,滨江区启动实施了“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年底前,全面消除垃圾河、基本消除河道黑臭现象。
  如何在“五水共治”工作中实施有效监督,滨江区政协动了不少脑筋——
  将“五水共治——水环境治理”列为2014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将来自区治水办、城建指挥部、高新总公司的政协委员纳入调研组,在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领下,多次实地踏看黑臭河道、在建排灌站(泵站)等,召开座谈会12次,听汇报、察实情,找问题、想对策。
  成立“五水共治”专项民主监督小组,18名政协委员(监督员)被派驻到3个街道,通过视察、调研、明察暗访等形式,组织开展联动监督、组合监督和交叉检查监督,向被监督单位反馈意见35条。
  “区管河道两岸绿化保洁特别是毁绿种菜问题要加强管理;钱塘江沿线的排灌站等设施建设布局不合理,审批程序复杂,需要加大协调;要加大支小河、沟渠、池塘的治理,清除‘黑臭’现象,巩固主干河道的综合整治成果。
  区政协课题组结合近3个月的调查研究,向区委、区政府提交了《滨江区水污染成因及治理对策的调研报告》,为治水建言献策。比如,建立全区统一的排污纳管准入管理机制,全面打通“断头河”,推进全方位截污纳管,确保全区污水并网输送等。
  此外,滨江区5位政协委员在各级“五水共治”领导小组任职,3位委员担任“河长”,6位委员参与了治水工程和技术项目建设,委员们走向“治水”一线,实施有效监督。
  该区政协还十分注重通过倾听民意民声实施监督。比如设置社区社情民意收集箱;开发滨江政协在线,设立15个委员网上工作室;建立特约信息员队伍;创办社情民意专刊,畅通信息报送渠道等……共收集社情民意128则,转办处理38件。
  该区政协还坚持以民主监督助力重点工程建设,向物联网、智慧新天地、北塘河畔3个建设指挥部派驻民主监督小组,“专家型”监督员如安恒信息的“白客”范渊、中控副总裁张伟宁等都被纳入监督团队。在监督活动中,委员们利用专长为高新区(滨江)建设“五大平台”、打造“智慧e谷”出谋划策。针对物联网产业园建设,民主监督小组提出了“发展物联网产业防止技术空心化、加强对物联网产业的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和城市设计”等10余条建议,引起了派驻单位的高度重视。

   深化参政 主动作为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为了用好政协的“话语权”,发出“好声音”,区政协将调研奉为圭臬,按照“创特色”要求,积极打造“服务高新”参政品牌。  
  探索形成“公开征题、委员献题、党政领导点题、主席会议定题”的课题选题机制,建立由主席、副主席任组长的调研组,围绕“优化投资结构确保固定资产有效投入、水污染治理、加快物联网园区建设打造产业集群、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产品首台套应用扶持”等内容,深入调研,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并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提交调研报告,为助推产业发展、改进和提升相关工作、创优发展环境献良策、尽职责。
  以高新区(滨江)“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建设科技新城”三大任务为导向,做好提案的征集办理。建立了区政府领导领办、区政协领导督办重点提案制度,走访重点提案人和提案办理部门,抓好跟踪督办,推动提案办理落实。
  经过27家办理部门的努力,一届一次会议立案的98件提案全部按时办结答复,委员满意率达100%。
  其中,被确定为重点督办提案共4件——
  针对“关于打造世界级安防产业大企业集群的建议”,区政府编制了“数字安防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规划”,申报了国家“智慧安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强化了统筹协调、政策扶持和示范应用,有效地加快了全区安防产业的发展。
  针对“关于加快治理城市内涝的建议”,区政府将治理内涝作为“五水共治”的重要内容,2014年共投入资金5.4亿元,通过建闸(泵)站、河道疏浚、管网清淤,实施积水点“一点一方案”整改工程等,基本解决了大面积内涝现象。
  针对“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的建议”,该区通过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完善信息网络,率先开展居住证积分制管理试点等措施,加强了外来人口的序化管理,优化了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环境。
  针对“提升教育软实力的建议”,通过加强校长和骨干教师有序流动、优秀教师引进、教师培养提高以及选派骨干教师到名优学校挂职学习等举措,逐步打响高新区(滨江)教育品牌,提升了区域生活品质。

   团结联谊 扩大影响
  走访委员120多人次,召开座谈会9个,解决实际问题33个,涉及村级留用地开发业务培训、人才公寓政策、海创基地招商等……
  区政协委员产生后,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和各专委会集中3个月时间,开展了上门走访一届区政协委员活动。
  由于区政协坚持办好“委员之家”,委员们履职创业的积极性被彻底激发出来。全体政协委员坚持“一岗双责”,比业绩、比履职,在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上走在前做表率。
  去年,滨江区政协发挥政协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优势,始终把发扬民主、增进团结、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作为履职的着力点。
  通过“两会”相互衔接、联办政情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密切与人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形成工作联系的规范化、制度化;
  通过深入街道(社区)走访调研,密切与基层的联系,找准政协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通过课题配合、学习考察、交流协作等,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联络联谊活动,扩大高新区(滨江)及政协工作的对外影响力。如,配合市政协完成“关于进一步发挥高新区(滨江)在杭州‘两创’战略中的引领与辐射作用”调研,该调研报告获得了市委、市政协领导批示,为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高新区(滨江)工作、出台相关意见提供了决策参考。
  一年来,共接待来区考察调研15批次300余人,涉及省内外政协“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融入大杭州”、实施“工业兴市”战略、“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等调研组。滨江区政协通过主动请进来,走出去,在宣传高新区(滨江)、推荐高新区(滨江),推进发展中发挥了“政协效应”。
  新的一年,滨江区政协将按照全区政协工作会议要求和区委四届七次全会部署,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积极推动依法治国在该区的实践,求实创新、拓展提高,为奋力推进“三次创业”,争创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贡献智慧力量。(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