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湖越窑大窑龙泉窑遗址 穿越千年历史隧道

08.12.2017  13:22

   

  12月2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工作会在慈溪市上林湖畔召开。在会上公布的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上,我省上林湖越窑、大窑龙泉窑成功入选。这是继2010年良渚入选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来,我省大遗址保护取得的新突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良渚、上林湖等为龙头,我省加速构建国家、省、市县三级考古遗址公园体系,大力探索大遗址保护与生态环境和谐、民生改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让陈列在广袤之江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活起来。

  慈溪模式

  心向一处成合力

  “积极实施一批与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示范意义较大的大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努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工作会现场,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介绍全省大遗址保护现状,上林湖遗址正是这样一个示范项目。

  上林湖遗址跻身“国家队”,离不开慈溪市的保护决心和力度。早在1987年,慈溪市就成立了上林湖文保所,制止乱挖、乱建。从2004年开始,慈溪市启动上林湖越窑遗址保护的总体规划编制,以上林湖为中心,加上周边3个湖区的越窑遗址,190多处窑址被纳入其中,规划面积达8300多公顷。

  “如此大面积的保护区域,反映了政府保护遗址的决心力度。”慈溪市文广局局长方向明说。2008年,经国家文物局认可,上林湖越窑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完成。

  在遗址保护上,对荷花芯等经过考古发掘的窑址,搭建永久性保护棚,并实施科技保护工程;更多未经考古发掘的窑址则实行原状保护,严禁在窑址上建房;在窑址密集的后司岙、狗头颈、竹园山区域,将山林用地征为国有,以实施更好的保护。

  与保护同步,上林湖越窑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在当时,世界遗产名录中还没有窑址类型。经过3年多努力,2006年,在国家公布的《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上林湖越窑遗址作为唯一的窑址种类入列其中。

  保护的决心,前所未有。近年来,慈溪市连续将遗址保护列入“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并成立了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领导小组,举全市之力,统筹国家省市相关资源力量。

  保护的力度,前所未有。为迎接本次“大考”,一年前,慈溪市成立综合协调、基建项目、迁坟安置等5个工作组。违章整治、展馆建设等环环相扣,也正因此,上林湖越窑博物馆实现了主体100天内结顶、展馆一年内对外开放的新纪录。

  更难能可贵的是群众的支持。上林湖遗址的整治压力大到怎样的程度?一个月内要完成周边8800余座坟墓的迁移!一时间,这成了慈溪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没有抱怨,没有吵闹,一场生态文明大迁移开始了。全程目睹了这一切的方向明动情地告诉记者:“那一刻,真正伟大的是理解并支持我们的广大群众。也许他们并不理解申遗意味着什么,但他们都迫切地希望能为慈溪文化站上世界舞台尽一份力。

  “感动、振奋!”在现场,这是记者听到最多的两个词语。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对上林湖越窑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肯定,甚至提到了“慈溪模式”。对于这座城市而言,这无疑是最有力的鼓励和鞭策。为保护和传承这座城市的优秀文化遗产,每一个慈溪人心向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方才成就了这般“慈溪速度”。

   

   

  越窑故事

  见人见物见生活

  宁波慈溪市桥头镇。初冬的上林湖畔,山峦起伏层林尽染。这里有中国目前烧造历史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窑址,代表了9至11世纪中国青瓷烧造技术的最高成就。

  现在,一个占地1518.3公顷、投资4.5亿元的考古遗址公园呈现在眼前,诉说着窑址群的昔日荣光。公园内,上林湖越窑博物馆、荷花芯窑址、后司岙窑址,如过往千年的3个时间坐标,穿越历史的隧道,千年前的盛景扑面而来。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走进上林湖越窑博物馆,便是走进了中国制瓷史上的“越窑故事”。经多年考古发现,上林湖是唐宋时期越窑的中心窑场,唐、五代至北宋时期全国的窑业中心。一楼展厅展示着上林湖越窑烧造技艺。始于东汉的那一炉窑火,相继引燃附近百余处窑址,岁月堆积的千万瓷片叠堆于此。既有碗、盘、钵、盏、盒,也有执壶、瓶、罐、炉、净瓶、盏托等。瓷器胎质细腻纯净,施釉均匀,釉面莹润肥厚、呈天青色,恰如陆龟蒙诗中的“千峰翠色来”。展厅内,还陈设了德清窑、婺州窑、瓯窑、高丽青瓷等器物,展示了越窑制瓷技术的广泛传播。

  二楼展厅内,集中展示了秘色瓷的创烧和宫廷用瓷。上林湖是晚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最主要烧造地。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秘色瓷是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烧造技艺已失传了1000多年。中央6个独立展柜,展出遗址新近发掘的秘色瓷器型,包括海棠杯、穿带瓶、花口盏、执壶、瓷枕等,多方面阐释秘色瓷的特殊之处:土质优良,工艺精湛。

  三楼展厅再现上林湖越窑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的盛景。遥想当年,上林湖附近烧造好的越窑瓷器,由江南穿过浙东,运到明州港,再转装海船,扬帆出海,航线东北可至朝鲜、日本,南下经泉州、广州,抵达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穿过马六甲海峡,在季风的护送下,到达缅甸、孟加拉、印度、斯里兰卡,绕过印度南端的海角,北上经亚丁湾进入波斯湾,或绕过阿拉伯半岛,穿过红海,抵达东非沿岸地区。原来,越窑曾离世界这么近。

  离开博物馆,穿小道进入荷花芯窑址,这里讲述了一个“窑厂故事”。在这里,人们可瞻仰古代窑厂的龙窑、作坊、贮泥池等遗迹,同时可观赏龙窑复原模型,遥想当年烧窑盛况。

  泛舟上林湖深处,后司岙遗址隐藏着一个“秘色瓷故事”:文献中记载的“秘色瓷”千年来无实物传世,直到1987年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首次出土秘色瓷实物,但其产地仍是谜。直到去年,后司岙遗址揭开了这个谜底。乘船进入遗址区,人们不仅可以看到考古发掘后展示的各类窑业遗迹,还能目睹考古工作人员实地作业,甚至还能参与公园定期举办的公众考古活动,与窑址考古来一次亲密接触。

  生发于遗址公园的“越窑故事”,正在源源不断地向外讲述。距离公园两公里处,一个总投资1.75亿元、占地71.6亩的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即将开园,让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以唐宋时期越窑青瓷乐器为基础,复制越瓯、编钟等系列青瓷乐器,“青瓷瓯乐”千年绝响今又闻;古老的青瓷如同神圣的殿堂,吸引着孙迈华、孙威父子,施珍等工匠和艺术家们,在他们的手中,中断千年的越窑青瓷再度恢复生产,青瓷文化亦正在慈溪民间蓬勃发展。

   

   

  遗址保护

  精神追求一脉承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文化遗产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切入点。”郑建华说,近些年来,我省以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契机,实施一批与民生改善、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项目,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今年初,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大遗址所在地政府争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进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鼓励市、县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逐步形成完善的考古遗址公园体系。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思路则为全省其他大遗址保护提供了许多启示。根据建设规划,良渚遗址公园重点是古城遗址,总面积9.09平方公里。作为核心区,这里将以生态修复为主,并集中保留良渚先民选择聚居的自然高地、良渚文化中后期人工堆筑的台墩式聚落。良渚古城的外围区域,则保留大部分湿地、河道等自然风貌。

  完全建成后,遗址公园将形成一条东西向宽约200米、南北长约1100米的“S”形南北向大绿带,游客可通过水、陆两条线路游览公园。不久的将来,这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为我们拨开时空的迷雾,一展良渚先民的生活。

  文化遗产走进生活,离不开凝聚地方共识。这些遗址公园能够入选“国家队”,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可或缺。慈溪市投入4.5亿元专项经费,用于遗址保护、周边环境整治和上林湖越窑博物馆配套设施建设。龙泉市累计投入1亿元用于大窑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两处遗址公园还分别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的运营管理。

  在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看来,遗址公园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的任务。他告诉记者,上林湖越窑的烧造技艺代表了1000多年前的大国工匠精神,“围绕遗址的考古、研究、保护,无一不是千年前工匠精神的延续,而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将继续讲述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提升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未来可期。对于刚刚走进这座遗址公园的慈溪百姓而言,在这里,他们找到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慈溪民营经济领跑全国的精神基因——工匠精神、开放创新,这些精神密码早已深深烙印在千年前慈溪先民的劳作中。历史的力量总是最动人,这种精神基因也必将引领着慈溪人民在新时代以更饱满的文化自信创造更令人瞩目的新未来。

  这,也正是一座考古遗址公园最重要的历史责任:我们知道从哪里来,我们知道向何处去。


良渚文化国家公园初露峥嵘 带你穿越5000年
玉琮、城墙、宫殿、贵族墓地、水利工程……在杭州城的杭州新闻
良渚文化国家公园初露峥嵘 带你穿越5000年
玉琮、城墙、宫殿、贵族墓地、水利工程……在杭州城的杭州网
好川文化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杭召开
  12月4日,由省文物局、遂昌县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