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比实干、比服务”活动扎实推进
思想先行,共谋大局
为确保“比实干、比服务”活动顺利开展,湖州市档案局组织开展了“服务与实干”大讨论活动,档案干部谈工作思路、工作亮点、工作成效,在讨论中形成了事业发展共识:一是定位要高。要从更宽的视野、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把握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大局,进一步找准角色定位,认清努力方向,明确工作重点。二是结合点要准。要紧紧围绕省档案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把中心工作与档案工作结合起来,把档案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特别要围绕全市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点建设项目做好服务,强化企业及民生领域的档案管理,切实提升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与水平。三是基础要实。夯实档案工作基础是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前提。要狠抓档案基础业务规范建设和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改善全市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档案法治建设。四是创新要精。要围绕省档案局“五个档案”建设,特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文化建设,创新求特色,提炼出精品。五是人才要兴。要大力实施“人才兴局”、“人才兴档”工程,对内依托局长讲座、处长论坛等载体,对外依托职称考试、档案知识竞赛、分类档案业务培训等途径,强素质、精业务、促发展,狠抓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局干部职工个个是精英,人人是专家,基层档案工作者全部是能手。
聚力中心,主动服务
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延伸到哪里,档案工作就推进到哪里”,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主动跟进,重拳出击,特别是在经济转型发展、扩大有效投资等工作中,积极提供全方位、深层次服务。
一是做好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档案管理。档案工作在服务“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等重大活动中,强调服务的主动性和时效性。去年,我市档案工作服务“三改一拆”活动得到了省档案局的肯定,南浔区档案工作服务“三改一拆”经验先后在省“三改一拆”简报、省档案局简报、中国档案报上刊出。今年,档案工作在服务“五水共治”中,做到了与活动同部署、同开展。春节刚过,市档案局就联合市治水办下发“五水共治”档案工作文件,这也是市治水办的首个发文。湖州各级档案部门成立了重点工作专项服务组,以电话指导、现场指导、培训指导、协作组会议等多种方式开展专项服务。档案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现场指导“五水共治”档案工作。目前,全市已建立22个“重大活动”档案数据库,正筹备建立“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专项活动数据库。
二是服务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湖州市连续几年下发文件要求做好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对所有新建、在建、试生产的重点建设项目,要求建设单位根据项目开展情况,及时向档案部门报送《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登记表》,抓好项目登记。对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开展专项验收工作,明确未经档案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进行或通过项目竣工验收。目前,湖州市已竣工的42家省、市重点工程档案专项验收合格率达100%,25家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开展了档案登记备份,建成2个“重点建设”档案数据库,完成2家重点建设项目(老虎潭水库、德宏电子)的备份工作。长兴县档案局连续7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支持县重点工程先进单位。
三是服务好企业档案管理。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10号令,加强对市属国有企业的档案监管,做好企业产权、品牌、科研、合同等相关文件资料的归档指导工作。市档案局与市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通知》,并联合召开企业档案工作会议,提升企业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水平。积极主动开展民营企业档案管理调研指导,还为企业和涉民单位提供档案无偿托管服务,解决企业单位和涉民单位场地不足、档案保管条件不好等问题,如吴兴区档案馆为招投标、婚姻、二轮土地承包、山林延包档案等提供无偿托管服务,下一步全市将探索为企业(特别是破产企业)提供无偿托管服务。
把握需求,创新服务
一是服务社会民生,完善为民服务机制。去年年底,湖州市建成全省首家“乡镇档案馆”——德清县钟管镇档案馆,制订出台《乡镇档案馆管理办法》和《乡镇档案馆业务建设规范》,通过推广“村档乡(镇)管”新机制,切实强化服务功能,做到既为城市发展和市民服务,又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服务。以长兴县为试点,开展特色农产品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建设,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目前,档案部门正搜集各类特色农产品绿色认证证书、农产品农药含量和土壤检测报告、环境检测报告等,建立特色农产品安全信用专题档案,下一步将为每个特色农产品建立个性二维码,利用二维码技术方便群众进行农产品安全信息检索,对因食品质量问题产生的纠纷,档案部门可提供相关凭证。为政府惠民政策落实提供特事特办绿色通道,除6条传统服务通道外,长兴县档案局开通了“小朱查档服务热线”,小朱查档的事迹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栏目中播出。湖州市档案局查档窗口成功创建市级“巾帼文明岗”,成为市行政中心内的首创,实现了“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结果零投诉”。据统计,全市查阅落实惠民政策档案凭证材料人数达4万多人次,调阅档案8万多卷次,提供档案证明2万多份,市档案局还协助有关部门完成4000余名湖钢精简人员和898名已享受精简下乡等惠民政策人员的情况核实工作。为继续做好惠民政策落实,湖州市建立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26个,各级档案馆民生档案馆藏量逐年递增。
二是服务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湖州记忆”工程。全市各级档案部门积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完成了《乡音的呼唤——浙江方言语音典藏》方言视频;开展“湖州记忆?家庭建档‘十百千’服务活动”;开展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湖州的音频、视频、照片档案收集工作;开展“记忆湖州”系列丛书编纂工作;丰富名人档案专题库,南浔区档案局首次征集到南浔“八牛”之一金氏后人提供的大量原始档案资料;市档案局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国家级非遗项目“湖剧”等的抢救和保护;开展国家级、省级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创建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创建,长兴县档案馆、南浔区档案馆分别成功创建全国和省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档案文化基地,如南浔名人馆、吴兴记忆馆、织里镇童装市场展示馆等;创建形式多样的“乡村记忆馆”,打造了各具特色的“乡村记忆基地”,建设独特精致的“乡村记忆长廊”,实现全市行政村档案文化展示窗口的全覆盖。
开展档案文化讲堂、档案馆开放日、档案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竞赛;举办档案文化系列展览,开辟网上展厅,会同县区档案部门开办档案文化专题联展,组织“流动档案馆”进行城乡巡展,开展档案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的“六进”活动等;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通过“最佳改革事迹”、“最优惠民实例”、“最美档案人”评选活动,把先进典型树立起来,先进事迹弘扬出去,传递和释放档案战线的正能量。
信息共享,智能服务
一是全力打造共建共享平台。为实现全市范围内各综合档案馆的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市档案局在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基础上,于去年开展了“湖州市数字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工程”项目建设。该项目以市委、市政府的“政务网”为基础网络框架,实施“四级共享、三级互动、两级共建”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新模式,以实现“资源自建、信息共享、异地查档、跨馆出证”的目标。平台做到了“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实现了数字档案资源实时、动态管理。还将逐步把社保、民政、工商等与老百姓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重要民生档案信息纳入平台共享,进一步完善湖州市数字档案资源库建设,使全市老百姓能在最近、最方便的查阅出证点进行异地查询和跨馆出证,实现了民生类档案信息的“一站式”服务。目前,在前期市局与德清县局开展的软件平台试点基础上,全市各档案馆间的统一测试和上线运行工作正在推进中。
二是继续推进档案登记备份和安全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党政机关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实现了全覆盖,涉及社保、公积金、民政、教育、卫生、国土、重点建设项目等重要民生业务数据。其中,市公积金中心业务数据、社保中心五险数据、市教育局学籍档案民生电子业务数据实施周期性备份。全市已建成省级示范数字档案室44家(其中市本级6家),市级示范数字档案室56家(其中市本级18家)。为确保档案信息数据的安全有效,制定完善了安全保障应急预案、档案安全应急管理制度,每年进行安全应急演练,积极开展重要数据馆际间备份。同时,利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手段,提升数字档案馆内各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完善“数据安全监管平台”功能,将档案数据纳入监管范围,将安全保障真正落到实处。
依法治档,夯实基础
围绕“三个体系”建设和“两大推进”发展战略,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切实履行依法行政职能,积极推进“法治档案”建设,夯实事业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责任体系建设。全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都设有相应的机构负责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并定期对档案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及时做好有关档案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废、改、立工作,先后修订并完善《湖州市档案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档案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制定出台《湖州市机关档案业务建设规范》、《湖州市档案局“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档案行政许可规范性文本》等规范性文件,使档案依法行政的依据更权威、流程更清晰、操作更规范。
二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全市各级档案部门积极与各级人大、相关部门联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执法检查和调研活动。近几年先后开展了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机关档案工作、学校档案管理、公证档案管理、档案安全管理等8次专项执法检查工作。今年3月,市档案局联合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对近年来我市档案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和违法案件查处情况、档案馆建设和档案依法接收移交情况等进行执法检查。今年9月,市档案局又联合市司法局开展全市公证档案管理专项执法检查。
在执法检查中,执法人员讲究方式方法,敢于抓难碰硬,对问题突出的个别单位,明确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并按规定期限进行整改复查,“十二五”以来,对全市26家不符合规定的机关发出了执法监督检查通知书。档案部门经常深入基层实地调查,及时发现基层档案室特别是行政村档案室存在的各种问题,切实加强现场指导,使基层档案管理日趋规范,目前,全市已有127家单位档案室达到市级以上标准,其中达到省级以上标准的有101家。 (作者:马炼鸿 顾琪琪)
(原载于2014年第10期《浙江档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