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反复呼吁启动内陆核电建设
近几年来,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核电几乎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内陆核电站建设更是连续几年来的“两会”热点。
据湖南卫视报道,出席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湖南代表团部分代表联名向大会递交了《关于“十三五”初启动内陆核电建设的建议》(下称建议),呼吁2016年内启动湖南桃花江核电站建设。
建议说,桃花江核电项目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3亿元,各项准备工作均领先于其他内陆核电项目,完全具备了开工建设的条件。据介绍,这已是湖南代表团第四次向大会提交内地核电建设的建议。
湖南省的代表委员此前已是多次发声
早在2008年2月,国家发改委根据国务院核电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精神,下发了同意湖南桃花江、湖北大畈和江西彭泽三个内陆核电项目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的文件。
但由于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爆发,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要求,“十二五”期间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自此,内陆核电进入蛰伏期。
尽管如此,地方呼吁尽快重启内陆核电的声音从未止息。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湖南、湖北和江西都提交了尽快重启内陆核电项目的提案和建议。
据《湖南日报》此前报道,2013年3月4日,湖南代表团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拟以全团名义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议,呼吁尽早启动内陆核电项目建设,并将桃花江核电站列为首个内陆示范核电站。
2014年,湖南代表团再度呼吁尽早启动内陆核电建设。当年3月3日召开的湖南代表团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将以全团名义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议,呼吁尽早启动内陆核电项目建设,并将桃花江核电站列为首个内陆示范核电站。
进入2015年,“十二五”临近尾声,桃花江核电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已暂停近4年,湖南团再次发声。而2015年3月3日,以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主席陈求发为第一提案人,出席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的在湘全国政协委员也向大会递交联名提案,呼吁尽早启动湖南桃花江核电站建设。
该提案称,即使按照国家要求在“十三五”后开工建设,由于核电项目特有的设备制造、施工准备的刚性周期,目前也要立即着手重启前期工作。因此,建议从实事求是、科学的态度看待湖南内陆核电的发展,尽快批复桃花江核电项目作为内陆核电示范项目“十三五”初开工建设,满足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要。
那么,湖南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为何反复建议尽早启动内地核电站建设,并切迫切呼吁2016年内启动湖南桃花江核电站建设呢?
“无油无气、缺煤少电”之苦
据了解,湖南省一次能源资源禀赋差、对外依存度高。湖南省无油无气,缺煤少电,一次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达59%,省内煤炭资源保有储量不足全国总量的2.6%,人均不及全国人均储量的一半,全省60%电煤需从省外输入。
电荒,一个让湖南头疼的词。2004年以来,湖南几乎年年闹电荒。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由于久旱不雨,史上最长的电荒周期笼罩三湘大地。为省电,湖南各地绞尽脑汁,拉闸限电成为家常便饭。
电荒的症结在于能源结构。湖南水电资源开发接近95%,但受季节性和干旱的影响,占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45%的水电装机实际发电量不到全省总用电量的30%。火力发电则面临电煤紧缺,湖南本地煤炭品质较低,57%以上的电煤需从外省调入。
那石油和天然气呢?遗憾的是,湖南境内目前尚未发现适合开采的资源,太阳能、风能的开发也有限。
近年来,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利用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焦点。憋着口气的湖南左冲右突,又将目光投向了一种新能源——页岩气。
2011年11月23日,电荒刚刚结束,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立即组织召开了湖南省页岩气勘查开发座谈会。与会专家指出,湖南页岩气资源丰富,可划分湘西北(湘西-常德)、湘中(娄底-邵阳)、湘东南(株洲-衡阳-郴州)三大有利远景区。应用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何继善教授更明确提出,“在湘西慈利、张家界到桑植一带,共约5000平方千米,在湘中涟源一带大约400多平方千米,特别是湘西北,是一片比较好的整装页岩气田,可以从这里入手进行勘探开发”。
座谈会后,有关湖南页岩气成藏条件和资源评价的调查研究工作随即铺开。2011年12月,作为湖南第一口页岩气探井——涟源市桥头河镇中石化湘页1号井经过竖井压裂成功点火,表明湖南地底下的页岩气不只是传说。页岩气的发现,对久陷能源饥渴的湖南来说,犹如在荒漠中发现绿洲。
此后,由湖南煤炭地质勘查院实施的《湖南省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与资源评价》项目通过专家评审,湖南的页岩气家底基本摸清。经初步估算,湖南省页岩气地质资源量达7万亿立方米,其中湘西北约4.81万亿立方米,湘中约1.25万亿立方米,湘东南约1万亿立方米,涟源、桑植、石门是3个有利于勘探的区块。
国土资源部油气中心的初步评估则更为乐观:湖南的页岩气潜力预计达9.2万亿立方米,排全国第六位,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专家预测,未来湖南页岩气勘探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5000亿元。
页岩气,为“缺煤、无油、少气”的湖南争了一口气。但是,对于正在快速发展的湖南来说,这些能源资源还只是杯水车薪。
3月4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砚国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湖南省水电可经济开发资源殆尽,风电、光伏发电技术可开发量小,生物质、页岩气资源相对丰富,但前者在一次能源中占比太少,后者大规模商业化环保开采尚需时日。湖南省内水火装机比重严重失衡,季节性缺电突出,原本已接近环境保护标准边缘的区域环境质量逐年恶化。湖南地处我国能源输送末端,省内电煤价格、火电脱硫标杆电价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湖南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能源需求缺口逐年扩大。
湖南省全国人大代表建议认为,在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大框架下,积极稳妥地推动内陆核电建设是大势所趋,启动内陆核电建设工作刻不容缓。全国人大代表、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砚国也说,“发展核电已成为湖南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和迫切愿望。为此,湖南已将‘加快核电项目的申报和建设’明确写入省‘十三五’规划当中。”
“内陆核电技术是成熟的、安全可靠的”
湖南的核电站建设有点生不逢时的味道。
2011年,湖南桃花江核电站建设的前期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按照原计划,桃花江核电项目在2011年正式开工建设,应于2015年投入商业运行。但这一年日本突然爆发了福岛核事故,桃花江核电站建设只好戛然而止。
就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即2月24日晚,湖南桃江县境内发生ML3.2级地震(ML即为里氏标准震级),把具有中国“内陆第一核电站”之称的桃花江核电站又推到了风口浪尖。地震发生了,是否就意味着桃花江核电站的选址是有问题的?更让人担心的是,在内地建设核电站到底安全不安全?
对此,国家核安全局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发生一次ML3.2级地震,就认为选址有问题,这是一个误区。核电站在厂址选择时,肯定是选择地质条件稳定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里就不能发生震级较低的地震。湖南省地震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曾建华也认为,此次桃江地震是一次小地震,发生是一种随机的概率,从现在来看是一次天然地震,而非坊间所传的由核电站造成的。他解释称,“桃江的地质结构很好,并不代表说不会发生地震。“就好像一个人身体好,但能保证其不感冒吗?也许洗个冷水澡,没注意就感冒了,感冒过一下就好了。”
湖南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在递交给全国两会的建议中也说,核电是清洁能源,目前全世界运行的核电机组一半以上都建在内陆,内陆核电的技术是成熟的、安全可靠的。桃花江核电站选址位于低地震烈度范围内,尽管不久前桃江县发生3.2级地震,但由于地震级别低,能量小,对可抵御地震烈度8度~9度的核电厂来说没有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砚国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时则从有关专业技术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在内陆核电的安全性问题上,内陆核电安全是有保障的。中国工程院2015年组织开展的内陆核电建设可行性咨询研究表明:我国核与辐射安全标准始终与世界最高安全标准接轨,采用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安全水平满足当前国际最高要求,即使在严重事故状态下,也不会对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郑砚国说:“世界上在运核电机组一半以上位于内陆地区,这些核电站的建设与运行实践及业绩也充分说明内陆核电的安全是有保障的。除了我国外,国际上对于核电站的选址并没有分内陆核电站和沿海核电站。所以,以前一些同志去国外调研时,问人家欧美发达国家怎么样来开发内陆核电站。人家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在其印象中,核电没有分什么沿海和内陆,并且两者对于核电安全要求的标准也是一样的。”
据郑砚国介绍,湖南省的桃花江核电站以及湖北咸宁、江西彭泽等3个内陆厂址都将采用中国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的AP1000第三代先进核电技术,与美国本土正在建设的4个AP1000核电机组,是同等安全的,没有本质区别,符合国际最高安全标准。
就有关的技术安全问题,此前核电权威专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总设计师郑明光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与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的核电机组比较,如果把福岛核电站的技术看成一辆“三轮车”,那么第三代核电就是“奔驰宝马”。AP1000本身安全性较好,福岛核事故以后又进行了全面安全性改良,具备了抵御大地震等各类剧烈冲击的能力。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AP1000依托项目的设计已经固化,制约工程进度的设计问题已被全部解决。多年困扰AP1000的主泵技术问题已经解决,首台主泵已于2016年1月28日在三门核电项目现场成功安装完成,相关数据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较原计划提前了一天,这为三门1号机组顺利发电扫清了障碍,对后续AP1000核电项目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针对内陆核电项目的必要性问题,郑砚国还以湖南为例分析称,目前,全世界约有60个国家提出新的核电建设计划,其中在“一带一路”上的国家有41个,包括美、俄、英、法等国均已开工或筹备新的核电项目,日本也已于近期重启核电。截至目前,福岛核事故后,全球新开工核电机组已达30台。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新建约130台核电机组,2030年达到约300台。福岛核事故后,全球新一轮核电发展高潮呼之欲出。
郑砚国表示,根据国家“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思路,鉴于核电的固有安全性、AP1000依托项目技术问题已全部解决、湖南能源的现实需求、湖南桃花江核电项目准备的成熟度及公众可接受度等实际情况,建议“十三五”时期科学有序安排启动内陆核电建设。
“内陆建核电站,目前尚无明确时间表”
3月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新疆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是一个重要方向。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发展突飞猛进,而核电总量仍处于低位。目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总量仅占电力总装机量的2%左右。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核电占比达到50%左右,美国也在10%左右。
“根据规划,我国到2020年,在运在建核电装机总量将达到8800万千瓦,但这和我国能源总规模相比,占比仍然太小。”努尔·白克力说,我国核电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将加速核电在内陆的布局?对此,努尔·白克力表示,随着第三代核电技术的研发、投入,核电的安全性越来越高,核电发展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没有安全就没有核电。2020年前,我国沿海地区厂址完全能够满足核电规划目标的实现。他表示,我国在自主知识产权核电技术方面将加大研发力度,这不仅对我国自身核电技术发展是一个推动,也能促进我国优势产能“走出去”。
努尔·白克力表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将顺应经济新常态,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首当其冲。“从今年开始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未来几年,这一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最终使煤炭的产能和市场需求相匹配。”在可再生能源方面,针对弃风、弃水、弃光问题,他表示,这方面的能源改革一方面要加大就地消纳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快通道建设。“我国已经掌握了世界上领先的特高压技术,国务院从2014年便提出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的跨区输电通道,估计最晚到2017年,随着通道的建成,这些问题将大大缓解。”
谈到有关内陆建核电站的问题,努尔·白克力表示:“我们仍在进行深入论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目前尚无明确时间表。”
当然,能源问题重要,但安全问题更大于天。相信,对于湖南代表团部分代表联名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递交的这份建议,国家相关部门一定会慎重考虑,集思广益,组织各方专家认真评估,最后做出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