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区三措并举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24.10.2016  15:12

 

【本站10月24日讯】自2014年列入第六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来,南湖区以渠系工程配套改造、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推广、推进节水减排为重点,结合农村河塘整治和水系连通、灌区配套改造、高效节水灌溉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等,加紧建设步伐,全区五万多亩农田水利设施“重装升级”,初步实现项目区农田“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

一是灌区改造实现农田旱涝保收。三年来,南湖区通过项目实施,改善灌溉面积3.794万亩,改建灌溉渠道54.51km,改建小型灌溉泵站49处,改建排涝泵站31处,新建闸站12座,改建排涝沟道长度47.88km。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整体规划、整合资金,将人力物力集约化管理,解决了水利工程分散产生的管理维护难、效益不明显等弊端,实现小农水设施集中连片配套,使水利设施效益最大化。改造后的灌区防洪标准均达到20年一遇;渠道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灌得上、排得出、挡得住的作用”,实现农田旱涝保收。

二是高效节水灌溉提升农业节水效率。借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东风”,从2014年开始,通过实施低压管道灌渠、变频控制自动化泵站、喷滴灌设施等高效节水设施建设,每年新增数千亩高效节水设施,实现高效、高质灌溉。三年来共建设低压管道灌渠11904亩、喷滴设施1681亩,预计每年能节水274万立方米。

三是河道整治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南湖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过程中,在配套改造灌区,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水利的同时,更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农村河道整治和水系连通。通过建机耕桥、整治农塘、清淤河道,打通了堵塞的河网“节结”,加速水系生态改造,提升水环境“体质”。伴随河道自净能力加速恢复,南湖区水质也实现“三级跳”。今年,南湖区出境断面平均水质为Ⅲ类,交接断面考核连续9个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