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游客把西湖当成放生池 专家:放生必须进行科学论证

01.06.2016  04:56
4月30日,浙江省杭州市,一名游客在杭州西湖岸边进行放生。资料图

   浙江在线杭州5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胡昕然 编辑/马丽红) 又有人把西湖当成了放生池。近日,一位杭州市民买来整整三十箱的螺蛳、贝壳和鱼类,执意要用放生来积德!

  “放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行为,一般都要经过检疫隔离、补充营养,再择时择地进行放生。”浙江省小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浙江省科学放生组委会主任朱水林表示,许多“爱心人士”的盲目放生行为,会给动物和环境带来噩运。

   放生前要先了解生态环境

  “不好,又有人在放生。”前几天,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监管大队中队长老陆和几名特保在西湖西面的卧龙桥码头巡查时,发现一群人正围着30个泡沫箱,里面装满了螺蛳、贝壳和各种各样的小鱼,有人挽起袖子正忙着把这些水生物往西湖里倒。

  老陆正要上前劝阻,一位大姐告诉他:“放生可是个大公德,买这么多鱼就是特意为了放生积德。”

  老陆感叹说:“放生确实是好事,但是这样随意放生不但救不了这些生物,还会让它们死得更快。”

  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仅今年,西湖水域管理处就已经劝导了十几起随意放生的行为。首要原因是西湖面积大,水质好,成了许多放生者的首选。入夏以后,水温的升高对放生的水生物极其不利。这些鱼类很难适应新的水体,死亡率很高。还有一些海洋贝类离开原生水域后,基本不可能在淡水里存活。

  “无论什么时候,西湖都是不允许私自放生的。”该名负责人表示,西湖可以容纳的生物种类与数量有限,过多放生非原生地生物会对西湖水质造成影响,并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曾指导过“浙江省第二届钱塘江科学放生日活动”的浙江省小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浙江省科学放生组委会主任朱水林建议,在放生前要对水域有所了解,一般都要经过检疫隔离、补充营养,再择时择地进行放生。此外,还要在放生后观察一段时间,查看生物适应情况并防止他人捕捞。

   倡导科学放生保护原品种基因

  “放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体现形式,但是当今的放生行为产生了很多问题,所以,不科学的放生等于杀生。我们倡导的科学放生,是在传承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朱水林说。

  朱水林认为,随意或者大量放生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超过生态负荷。他举了一个例子,有部分人将巴西龟、食人鱼等宠物放生,危害极大。尤其是巴西龟,让全世界每年造成1000多亿元的损失。就我国而言,巴西龟直接影响我国本地龟类17个品种,间接影响12个品种,甚至已经造成3个品种的灭绝和7个品种的濒临灭绝。此外,巴西龟80%携带一种致病细菌,对人类和食品安全存在很大威胁。

  “我国每年花费大量资金来保证原品种的基因,可以说,原品种的基因属于国家的战略物资。”朱水林说,放生已经成为外来品种破坏原品种最大的原因之一。

  除了水域放生之外,还有森林放生同样需要规范处理。浙江自然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陈苍松表示,特别是放生毒害性较强的或是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生物,比如眼镜蛇等,一定要邀请野生动物专家进行评估才行。

  有生态法研究学者认为,我国亟待健全放生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规范放生的程序。为了动物、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和谐发展,必须对物种进行科学论证,在放生时机、环境都符合条件时才能放生。放生数量也应控制在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否则大批量放生将造成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