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赶超发展态势良好
今年以来,温州市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质量效益有所提高,赶超发展态势良好,但工业经济发展内部问题依然突出,工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短期内难以改善,全年工业经济稳增长任务仍然艰巨。
一、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工业生产基本平稳,赶超发展态势良好。1-9月温州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64.67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半年略低0.1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0.2个百分点,基本处于平稳运行区间。工业增 加值增速比去年同期和浙江全省平均高0.7和2.0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月居浙江全省第3位,由于浙江全省工业增速仍不断下降,温州市工业增速超浙江全省平均的数值逐月扩大,从一季度的超过0.4个百分点扩大到超2.0个百分点。
2.工业出口增速止跌企稳,浙江全省降幅仍在扩大。1-9月温州市规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16.25亿元,同比下降0.8%,降幅比1-8月缩小0.5个百分点,扭转一季度以来出口增速逐月下滑的趋势,开始止跌企稳,降幅比浙江全省平均小2.5个百分点。浙江全省出口交货值降幅仍在扩大,1-9月份比1-8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
3.企业效益企稳回升,与浙江全省差距不断缩小。1-8月温州市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38.55亿元,同比增长0.4%。实现利税总额251.77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利润总额158.51亿元,同比增长2.5%,分别与上半年持平和提高1.8个百分点。下半年开始温州市规上工业企业效益有所企稳回升,扭转了上半年利润增速逐月下降的趋势,利润增速 从1-6月下滑至0.7%以后已连续两个月回升,1-7月份和1-8月份分别增长2.1%和2.5%。与浙江全省比较,利润增幅从低于浙江全省7.2个百分点缩小 到仅低2.2个百分点。
图 1 三大主要指标各月累计增速走势图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呈现的亮点
1.传统支柱产业总体增势良好。1-9月份温州市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374.1亿元,同比增长6.9%,高于规上工业0.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等行业增速比上半年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别增长8.6%、3.2%、5.7%和12.8%,比上半年提高0.7、0.2、1.5和0.6个百分 点,泵阀行业增速有所放缓,同比增长5.4%,比上半年减少2.0个百分点。
2.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温州市积极实施“510产业培育提升工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高端化程度有所提高。1-9月温州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等转型升级三大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64.7亿元、329.5亿元和16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2%、8.0%和8.4%,分别超过规上工业2.0、1.8和2.2个百分点,并且分别比浙江全省平均快1.0、2.0和1.4个百分点,增速分别居浙江全省11个地市的第5、第3和第4位。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75.11亿元,同比增长8.0%,超规上工业1.8个百分点。
3.企业创新活力较强。我市规上工业科研投入不断加大,1-8月规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26.73亿元,同比增长7.0%,增幅超过浙江全省平均1.4个百分点。创新转化为科技 成果成效显著,1-9月温州市规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717.41亿元,同比增长35.2%,增幅比上半年提高6.5个百分点,超过浙江全省平均22.5个百分 点,增速在浙江全省11个地市中居第1位。新产品产值率20.5%,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
4.“机器换人”成效初显。我市积极推进“机器换人“,促进”两化融合“,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有所显现。1-9月温州市工业技改投资379.78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 超过工业投资2.7个百分点。通过”机器换人“减少了低端劳动力,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1-8月规上工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74.06万人,同比下降 4.0%。据测算,温州市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3.5万元/人,同比提高1.3万元。
5.大中小型企业增长协调性有所增强。大业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引领示范作用较强。1-9月温州市41家大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51.08亿元,占规上工业19.8%,同比增长7.7%,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超温州市规上工业1.5个百分点,对温州市规上工业增速贡献约1.5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是工业主体,1-9月份温州市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08.8亿元和364.43亿元,同比均增长6.6%。大中小型企业之间增速最大差距为1.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缩小5.3个百 分点,不同规模间企业总体增长协调性增强。
三、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1.工业产销衔接还不理想。1-9月温州市规上工业销售产值3302.02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比工业总产值低1.6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4.4%,分别低于去年同期和浙江全省平均1.5和2.1个百分点,其中内销产值增长3.8%,出口交货值下降0.8%。产销衔接不理想,导致企业产品库存增多。1-8月份温州市规上工业产成品库存 228.85亿元,同比增长4.8%,高于浙江全省平均2.4个百分点。
2.工业出口仍呈负增长。下半年以来,温州市工业出口下滑趋势有所趋缓,增速止跌企稳,但仍然负增长。1-9月规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16.25亿元,同比下降0.8%,增速比上半年降低1.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前八大出口行业中,鞋革、通用设备、金属制品和服装等4个行业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2.0%、-5.6%、-4.6%和-16.0%,电气机械、汽车制造、仪器仪表和橡胶塑料等4个行业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5.8%、16.1%、6.0%和4.6%。
3.企业“退规”形势较严峻。根据前8个月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推算(采用去年的平均比重62%),规上工业有815家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17.8%,面临可能“退规”的风险。可能“退规”企业比去年同期多336家,若按去年的最终“退规”比例推算,年底将有510家左右会真正“退规”,这 还未包括四季度新增的“退规”企业。分地域看,瑞安市、乐清市、瓯海区等3个地方最多分别达到194家、192家和111家,合计占可能“退规”企业的 61.0%。
4.工业经济内部增长仍有分化。一是县域间分化,前三季度温州市各县(市、区)中有6个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温州市平均水平,有4个地区低于温州市平均水平,有2个地区呈现较大负增长,县域之间增速差距最大达23.8个百分点。二是行业间分化,温州市规上工业33个大类行业中有11个行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呈下降态势,包括塑料、印刷、纺织、黑色金属、化学纤维等行业,比上半年增加2个,行业间产值增速差距最大超过100个点。
5.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仍较多。一是工业品出厂价格降幅仍在扩大,8月份,温州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降2.6%,比6月扩大0.2个百分点;二是产能过剩情况有所扩大,据景气调查显示,三季度规上工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为73.5%,比上半年降低0.5个百分点。三是用工成本增长较快。1-8月温州市规上工业人均应付职工薪酬2.8万元/人,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主营业务收入高8.9个百分点。四是企业资金面仍较紧张。一方面是信贷资金增长慢,8月末温州市规上工业银行贷款余额1051.85亿元,同比下降0.3%,增速比温州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低3.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两项资金”占比提高,8月末,应收帐款和产成品存货合计1212.86亿元,同比增长5.7%,占流动资产的45.3%,比上半年和同期分别提高 0.8和1.9个百分点。
6、工业用电增幅浙江全省垫底,与工业运行态势背离。今 年以来,温州市工业用电增幅基本处于浙江全省末位,与工业运行态势背离,引起外界对温州市工业经济数据的质疑。1-9月份温州市工业用电量150.57亿度,同比下 降4.9%,其中当月下降11.6%,降幅分别比浙江全省大4.7和7.0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是线损电量波动,严重影响了工业用电增速趋势。3月到9月我市各月线损电量分别为9.01、0.35、0.76、2.51、3.62、0.97和-4.6亿千瓦时,月度间差距最高达13.7亿千瓦时,如9月份,若剔除线损电量影响,工业用电将增长1%左右,当月用电增幅直接提高12.6个百分点。
四、下阶段工作重点
总体来说,虽然下半年工业生产基本平稳,回暖迹象有所显现,但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与全年工业增长预期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各地各部门要共同努力,加大措施力度,确保全年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对县(市、区)工业经济工作的指导。市级指导县级、县级指导乡镇、乡镇指导企业,一级指导一级,指导力求实效。对于重点企业,各级政府可以实现点对点指导,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通过指导释放工业增长潜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二、进一步落实国家减费降税措施。年底要用足国家各项减费、降税、价改等政策措施,通过减轻企业负担来抵消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价格下降对企业效益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降低税费来提高企业利润,增加企业信心和动力,从而促进企业加快生产。
三、大力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层面释放的一系列跨境电商利好措施,加快跨境电商发展,有利于用“互联网+出口”实现优出,扩大海外营销渠道,促进企业和外贸转型升级,提高工业出口增长,释放温州市鞋革、服装等传统产业过剩产能,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做好年报调查单位增减变动审核确认工作。年报调查单位的审核确认,涉及到“小升规”和“退规”两项工作。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一般一年有两次“小升规”机会,分别是11月份和1月份,仅有一次主动报“退规”机会是11月份。各地各部门要抓住这两个时间节点,一要做好“小升规”工作,兼顾“小升规”企业数量和数据质量,二要促成停破产企业尽量“退规”,同时也要防止不该“退规”的企业退出规上工业。
五、提高线损统计的科学性,使工业用电趋势符合实际。电力部门要尽量平衡月度线损电量,不要产生月度间的大起大落。同时,研究解决线损电量在各行业之间的合理分配,使各行业的用电量趋势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