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用好文化礼堂 将向上的力量传递给每个人

02.11.2016  09:35

  

  

  

  

  

   瓯海南湖文化礼堂的工作人员老张,最近常常拿着手机“指指点点”,“看‘温州文化礼堂’微信号上的‘供需平台’,有了这个‘你点我送’平台,想啥就点啥。”在老张的“指点”下,前不久,南湖文化礼堂按需邀请了瓯海泉川艺社、瓯海木偶社团,分别在礼堂内开展文艺表演和青少年培训,受到当地群众欢迎。老张笑着说:“平台上,留言点赞的好多。

  这是今年以来,遍布全市基层的972个文化礼堂创新运用供需平台,取“本土材”做“本地菜”,为城乡群众送去精准服务的贴心举措;这也是三年来温州用好文化礼堂、服务群众,将向上向善力量传递给每一人的生动写照。

   因地制宜

   重塑城乡公共空间

  建设文化礼堂,是市委市政府呼应全市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根据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我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2.1万多元。“口袋”富了的基层百姓,迫切希望“脑袋”也富起来。

  为此,三年多前,我市紧跟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创性地将“礼堂”与“文化”嫁接——打造集思想道德建设、文体娱乐、知识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最大限度提升农村文化建设质量和水平,重构乡村文化空间。

  三年多来,我市高标准建成900余家文化礼堂,其中700多家达到省重点标准。它们化身一处处城乡文化地标:依托已有的旧祠堂、旧厂房、老校舍、大会堂等,对原有公共建筑合理改造利用,通过挖掘、引入乡土文化能人、文化活动积极分子等文化骨干队伍,组织一大批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将文明之风吹进群众心田。

   按需“”得

   服务更贴心

  像老张一样手指点点,想看的节目便送到家门口,一改过去“送啥下乡,百姓就得看啥”,如今的温州城乡居民可以按自己的“口味”选择精神食粮。十里不同音的温州,遍布全市各地的文化礼堂,让老百姓更接受它喜欢上它,正是用好文化礼堂的题中之义。

  基于此,温州文化礼堂服务项目供需平台应运而生。该平台在微信公众号“温州文化礼堂”、温州文化礼堂网站、温州日报电子阅报屏、温州电信ITV电视等都设置了服务端口,实现“一个平台,手机屏、电脑屏、阅报屏、电视屏四屏联动”,方便群众随时随地操作;并且,市、县、乡、村四级资源整合成一张“大菜单”,都统一纳入该平台进行点单送服务。

  据悉,目前,该平台已设8个类别服务项目资源库,涵盖时政宣讲、文艺活动、医疗服务、农技知识普及等多种服务活动;全市已有520多家政府机构、社会组织、文艺团体等提供免费服务项目630余个3100余场,已成功送服务2200余场,形成了温州“新青年下乡”、鹿城区“瓯越名师坊”、龙湾区“布谷鸟”工程、泰顺县“周末故事会”、苍南“渔鼓宣讲”等品牌项目,将各类服务精准送进寻常家。

   精准投递

   培育乡村新风尚

  “以前没事干,我们不爱打麻将、扑克的老人只能待在家里看电视。自从礼堂外建了场地,我这一年把门球、象棋都学会了,以前五音不全,现在还会唱村歌了咧!”永嘉县黄田街道东联村村民郑老伯笑称,想要学才艺,来我们村里住段时间就行了。

  郑老伯所说的是永嘉县推行“岙运会”的成果,也是全市文化礼堂塑造乡风文明和体现和谐人美的公共活动空间的一个好例子。

  今年以来,在推进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温州各地有意识地将活动办到了文化礼堂,通过组织社团、文化志愿者走进文化礼堂开展文艺文化、教育培训活动,举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不断丰富和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今年以来,在温高校的1036个班级与全市184个乡镇(街道)755个村(社区)进行了挂钩结对,5万多大学生们走进礼堂,为村民们带来类型丰富、寓教于乐的活动,深受百姓喜爱。

  让活动留住人,更让活动留住心。为此,文化礼堂在组织各类文体艺术活动的同时,也将“爱国、法治、和谐、友善、诚信”等“五大内核”注入其中,化身一座座“红色心家园”: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就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讲“”,凝聚起社会共识;培“”,培育文明风尚;启“”,提高科学素养,牢牢筑起群众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素养;让农民基层群众在文化礼堂“身有所憩”“心有所寄”,营造出浓厚的向上向善力量,在城乡刮起文明新风。

  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文化礼堂建设今年还将着力用好“三招”:精心组织“四演四赛”活动,推动乡村记忆馆建设,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宣传教育;运用“互联网+”技术,建起网上文化礼堂,让百姓随时随地收听收看节目,将有形礼堂与无形礼堂更加紧密连接,建设成“百姓掌上礼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