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温州7月22日电 浙江南部沿海、东海之滨,坐落着一座“海上花园”——海岛洞头。助力“海上花园”建设,垃圾分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洞头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将垃圾分类的绿色环保理念融入民众生活,加强垃圾分类陆海联动、城乡一体化,垃圾分类在海岛蔚然成风。
洞头区委书记王蛟虎表示,该区把垃圾分类作为提升海上花园品质和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小事”和“民生大事”,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城乡统筹、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2019年,洞头区被评为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单位;获新时代美丽乡村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双优秀县区,连续两年垃圾分类综合满意度居温州市第一。
全民行动:垃圾要分类理念入人心
垃圾分类,重在全民参与。为此,洞头区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学校、进小区等“八进”活动,建立起“纵贯行业、横贯社区、覆盖全域”的宣传发动体系。
与此同时,洞头区向社会借力量、向科技借人。王蛟虎介绍,洞头区于2019年成立了温州市首支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共涵盖15个行业、112人,定时、定岗、定人强化督导巡查;建立智能小区实名制垃圾投放和可溯源管理体系,实现垃圾分类可积分、积分可兑换、兑换可获益。
洞头区海湾三区小区,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智能垃圾箱,小区居民凭垃圾分类智能卡投放生活垃圾,每月累积的积分,可兑换日常生活用品。
“智能化垃圾分类的投放过程实现全自动化,还可通过云平台进行实时监控。”洞头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办工作人员唐建宜表示,对于投放错误的垃圾,督导员会进行适当检查;垃圾桶装满时,也会及时请清运工进行清理处置。
实现垃圾分类精准有效,需推进源头减量。对于生活垃圾增长率,洞头力争今年实现零增长、明年争取负增长。王蛟虎说:“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要扭转‘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局面,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洞头区还设立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着力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成有害垃圾收集站,每周四设立为“有害垃圾兑换日”,实行有害垃圾“预约+上门”奖励回收;拓宽易腐垃圾处理通道,探索易腐垃圾就地处置转为化肥,稳定其他垃圾兜底处置工作。
全域联动:陆海全覆盖城乡一体化
洞头是海岛区,拥有2709平方公里海域。王蛟虎认为,做好海上垃圾分类工作,是建立健全海岛垃圾分类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海岛垃圾分类如何实现陆海兼顾?怎样做好海上垃圾分类工作?
洞头区推出湾(滩)长制,强化海上、湾滩垃圾清理,每个码头设置分类设施,实现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回岸投放;结合海上保洁和滩湾清理等水面区域垃圾清理要求,按照“水面无漂浮物、岸边无垃圾”的目标,引进处理海上垃圾处置设施,及时清理处置海上及滩湾的垃圾,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同时,洞头区做好海上船舶、海上养殖的垃圾分类工作,如对海上养殖用后的废毛竹实行就地处置,避免与生活垃圾混运;渔船上推广油水分离,要求各船舶与有收集资质的废油处理的单位订立合同,定期、定时处理废油,建成废油回收专线等。
此外,洞头区还鼓励船舶带分类垃圾桶外出作业,港区码头设置设施方便船员回岸分类投放,保洁公司做好分类收集无缝对接,逐步实现海域全覆盖。
为了让渔民、船员等人员进一步了解、做好垃圾分类,洞头按照该区船舶作业特点和休渔制度的规定,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和相关条例法规;利用好各街道(乡镇)志愿者队伍和网格员力量,进渔户、上码头、入渔船宣传。
除了做到垃圾分类陆海全覆盖,洞头区还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如今,洞头区农村垃圾分类标准逐步与城区衔接,加快推进城乡垃圾分类一体化,目前城乡分类收集覆盖率分别为100%、78%,无害化处理率、资源化利用率均为100%。(潘沁文)
温州洞头:把握“圾”缘助力“海上花园”建设 -
杭州22:28 22.07.2020 浙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