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洞头区东屏街道的“文化礼堂+”模式
近年来,温州洞头区东屏街道文化礼堂建设从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文化、轻礼仪,向“新旧结合”、“软硬结合”、“文礼结合”转变,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文化礼堂+”为载体,以美丽乡村、爱心联盟、文化创意等为特色的礼堂文化培育模式,将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聚人气、接地气、显洋气的乡村文化地标。
放大“美丽乡村”品牌效应,将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有机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让“文化礼堂+”和“美丽乡村”相得益彰、互利共赢。一是靓化外观。坚持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列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遵循“因地制宜+民俗文化风情”模式,全面落实农村文化礼堂外观“美化”和标识“亮化”工作。二是丰富内涵。推动特色礼堂文化建设,结合各村村情村貌,充分挖掘当地文化旅游元素。如,结合岙仔村旧村改造的村情村貌以及蓝港社区的离岛集聚特点,充分挖掘当地文化旅游元素,将岙仔旧村改造、离岛集聚变迁史、海岛传统文化等因素融入到文化礼堂建设中,着力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岙仔村村史馆、蓝港文化礼堂“小岛迁·大岛建文化主题馆”等特色文化展陈馆。三是完善功能。拓展农村文化礼堂功能,在蓝港文化礼堂周边,完成了蓝港海钓主题酒店、特色水产品交易市场、鳗香主题餐饮馆等项目建设,引进了建筑业、远洋捕捞业、物业管理等企业,有利发挥农村文化礼堂地标作用,让礼堂成为游客“美丽乡村游”的第一站。目前已联合电信、移动部门为建成的2家文化礼堂都安装无线“wifi”工作。
坚持“文化礼堂+爱心联盟” 让礼堂更接“地气”
在新建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逐步推进将志愿服务文化进行规范化建设。一是明确定位。把志愿服务当作文化礼堂的有益补充,组建文化礼堂工作志愿者服务队伍,分设堂务管理员队、民情调节员队、文体活动队、道德宣讲队等分队,推进文化礼堂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努力把文化礼堂打造成弘扬志愿服务、传承本土文化、弘扬乡风文明、推进民主议事的主阵地。二是规范活动。联合各党支部定期集中在文化礼堂、礼堂志愿者活动室组织市、区党代表开展党代表接访活动,收集村情民意,更好服务渔农民群众。同时,组建“好厝边”志愿者服务分队,开展“好厝边在行动”关爱活动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深化“红色细胞”工程建设。三是提升服务。要求志愿者学习和指导农村文化礼堂礼仪活动,将文化礼堂打造成感受“乡愁”、体现“乡风”、体会“乡情”的展示阵地。同时,注重发挥志愿者服务的宣传教育功能,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弱势群体救助等各项活动。
以“文化礼堂+新青年下乡” 让礼堂更显“洋气”
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与新青年下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用新青年的文化创意丰富礼堂文化。一是建立责任捆绑。建立起文化礼堂建设工作责任捆绑制,把新青年与文化大使、文化志愿者、驻堂总干事、八大员等队伍和文化礼堂建设捆绑起来,汇聚各种资源向文化礼堂倾斜,确保文化礼堂“用”得起来。同时,依托文化礼堂开展“红色星期天”、“四点半学校”系列活动,巧借节庆活动与民俗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开设非遗文化课堂,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和巩固基层宣传文化阵地紧密结合。二是突出红色宣讲。与结对院校学习型社团充分结合,广泛开展特色活动,组织院校新青年加入“红色宣讲团”、“好厝边宣讲团”等队伍,在文化礼堂进行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活动,针对社会热点和群众关注的问题解疑释惑。重点突出思想引领,加强农村宣传思想教育,通过“好厝边好婆媳”、“身边好故事”、“践行核心价值观”、“家风故事进礼堂”等宣讲活动载体,及时、准确、深入地把党的声音传达到基层,传递到群众身边,把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始终,让“文化礼堂+新青年下乡”活动更加聚焦。三是谋划电商共赢。结合新青年下乡活动,计划开展“农村青年电商创业计划”,发挥农村文化礼堂聚集作用,以新青年下乡指导为载体,探索建立把“淘宝村级服务站”引入新建文化礼堂机制,为开展村民网购、探索农产品网上销售提供便利,使文化礼堂成为助力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渔家服务等产业发展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