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资,风雨过后是晴天

30.08.2016  12:05

  温州民资可谓中国民资中动静最大、曝光率最多的一支。只是,经历过局部金融风波、几轮房地产调控和企业互保联保危机之后,眼下的温州民资更像一个刚刚进入“而立之年”的青年人:做强主业、追逐创新、进军PPP……当曾经的年少轻狂与迷茫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初显的成熟与理智。

  在最新公布的温州经济半年报各项数据中,人们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0.2%,增速位列全省第一,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5.7个百分点。

  做强做大主业

  提起报喜鸟,人们的印象多半是:这是一家传统的服装制造企业。但是,当你走进它的私人定制车间,看到以大数据为基础支撑的人机协同生产模式时,你一定会感慨,这只飞上云端的鸟儿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在线订单,会被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工序进行“一对一”的分配。以一件定制西服为例,顾客进入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在线DIY出自己中意的款式。随后,系统会按照地域分布,由当地或者就近地区门店的量体师72小时内登门为顾客测量尺寸。当订单派送到工厂后,系统会自动分解成398道生产工序;同时,按照熟练程度、工作忙闲等分类,在数据库内匹配最合适的工人进行配对,并将生产指令发送至每个工人操作台前的PAD上。工人按照指令操作即可。

  浙江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信忠告诉记者,目前私人定制业务正以每年50%以上的增长速度增长,去年实现产值5亿元,相当于总产值的30%。而能够实现这一转变,得益于公司投资近亿元建设的“大规模个性化智能定制系统”。该系统由多个子系统集成: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和智能CAD系统构建的智能版型模型库,大规模推版速度比人工提高50倍。CAM自动裁床系统接收到排单、物料、版型、工艺等信息后,会按照CAD版型数据,实现一衣一款的单件自动裁剪,裁剪效率较传统的人工提高5倍以上。在智能工厂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订单转化为无线电子工单数据,实现对订单状态的全程可视化跟踪。个性化产品下线后,一方面通过精准化的物流送至消费者,另一方面消费者资料、体型、穿着习惯等数据传入客户管理系统,以大数据的精准方式为提供进一步的个性化服务打下基础。

  “通过这套系统,我们不仅成功实现了将碎片化的互联网需求和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巧妙融合,做到个性化缝制不降低品质、单件流不降低效率,也令定制产品的成本降低到与大批量生产大致相当的水平。”周信忠表示,在这一定制系统基础上,企业基本实现以销定产,大幅减少库存,快速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时尚化需求,改变服装行业的商业模式,引导服装企业转型升级。目前,“服装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试点示范”项目已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以转型求生存”,“以转型求发展”,经历过上一轮金融风波洗礼的温州企业主们,对做强做大主业的意义有着更多的感悟!为做大做强主业,舍得投入的,远不止“报喜鸟”一家。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温州工业投资增长18.9%,其中“机器换人”技改投资增长23.4%。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同比增长26%,增速位居全省第一,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3.3个百分点。

  浙南产业集聚区里,浙江明泰标准件有限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为正式投产做准备。作为国内汽摩行业汽车紧固件配套产品最全、规格最多、产能产量最大的厂家,以及该行业研发领域技术含量最高的企业之一,明泰每年研发投入高达8%,技术团队中除了3名博士,还有从新加坡、日本高薪引进的汽配专家。而此次,明泰回归家乡投资的年产6万吨汽车高强度紧固件扩建项目中,6亿元投资预算,高科技设备的投入占了六成。

  “不转型就转行!” 浙江明泰标准件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金明说出了坚持主业的信心和决心,也道出了温州守住经济基本面的秘诀。

  向新经济“淘金”

  以童装为主营业务的“贝贝依依”如今已经正式更名为“浙江贝贝依依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投资的52集动漫作品《超能小星探》预计将在年底上映。按照董事长黄时谊的设想,《超能小星探》的受欢迎程度要达到甚至超过《喜洋洋和灰太狼》。为此,他不惜耗费数千万元,请来美国迪斯尼的编剧、韩国和内地一流的制作团队全力打造。同时,参考迪斯尼的商业模式,动漫作品中角色的服装、道具,已经被“贝贝依依”设计成四五百款衍生产品,只待上映后一并推出。“转型升级的途径很多,传统产业与文化创意结合,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黄时谊说。

  投身文创产业、逐浪信息经济、试水生物科技……将更多的钱投身主业的同时,风口上的新经济,也成为众多温州民资追逐的“宠儿”。据统计, 今年上半年,全市温商回归到位资金达554.9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医疗健康等六大领域项目达29个。

  今年上半年温州举行的首届创客大赛上,从英国留学归来的裴瑞琳博士,带着他的超导电机和高功率密度电动汽车用永磁电机产品项目,在报名参赛的826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二名。因其产品在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领域拥有的广阔应用前景,项目从亮相开始,就受到了众多民资的热捧。“参赛以来,我们先后与7家投融资机构对接洽谈融资事宜,前不久刚与其中一家签订了B轮融资意向协议。”裴瑞琳表示,借助温州创客大赛这个平台,他们的团队、技术和商业模式受到了评委和专家的认可,目前市场化、产业化之路已铺就,接下来准备扎根温州创业。

  民资对于项目的热捧,达晨创投投资总监陈刚认为很正常。作为复赛50强晋级20强现场路演活动评委,他表示,此次大赛项目质量相当不错,尤其一些项目与温州产业对接紧密,将有效推动当地产业在科技上的提升,促进产业发展。“炒煤炒矿不如炒科技!”陈刚说。

  通过创办众创平台等模式淘金新经济,这是时下温州民资的热衷方式。

  温州源大创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温州源大创业园,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从过去的只是简单地代缴税、做二房东,到现在开办创业学院、资本学院,创业园,成功创设了“创业孵化+公共服务+风险投资+智库平台+企业联盟+虚拟外包+创新创意创业梦工场”的商业模式。目前园区内入驻创业团队80多个,累计成功孵化创业项目近百个。去年年底,源大成功入选团中央第二批“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并成功登陆新三板。

  “在努力为各类创业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创业服务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当下温州创业创新的氛围越来越浓,我们投资的信心也越来越足。”源大创业园负责人李庆温告诉记者,眼下刚刚完成了三期的扩建。跟前面两期不同的是,三期的扩建面积,投资方采用了全额购买的方式,仅此一项的花费就超过6000万元。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50多家众创空间,入驻创业团队800多家。从参与建设的主体来看,民企创办的占了67%。

  开启基建大门

  日前开始建设的环山东路经开区段公路,是浙江首条PPP模式建设的无收费公路。该项目采用的“道路+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由温州市经开区建设项目前期管理中心作为项目业主,经开区全资国有公司出资5%,中标单位出资95%,双方共同组建环山东路PPP项目公司。项目公司负责道路的建设投资,政府购买道路使用服务,在一定使用期限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分期支付项目公司服务费用,使用期间道路维护由投资人负责。使用期满后,投资人退出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将道路设施移交给政府交通主管部门。

  从发行幸福股份、蓝海股份,到率先试水PPP项目,在温州,民资大规模进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门早已开启。随着政府推出越来越多的PPP合作项目,民资借势突破“天花板”,“非禁即入”领域已然成为民间投资新洼地。统计显示,自从2015年试水PPP模式以来,温州市发改委已先后向社会公布了三批、合计104个PPP项目,计划总投资共计2300亿元。在已经签约落地的19个项目中,民企参与的项目达9个,总投资63亿元。

  “虽然重大公共设施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但并没有阻碍民间的投资热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温州民资对长期实体项目的看重。”温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温州正在对第四批PPP项目进行甄选,不久将向社会公布。同时,温州还将在今年中秋节举办的世界温州人大会上,进行PPP项目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