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政协委员建言农业现代化问诊农业“短板”
中新网温州2月28日电(记者 张茵 见习记者 王梦瑶)“农业必然要走现代化之路,而且要走生态高效循环农业之路,并打造有机的循环生态链。”温州市政协委员、中国·原野农业集团董事长李星涛说到。在此间举行的浙江省温州市“两会”期间,面对温州未来的农业发展问题,温州市政协委员纷纷建言,政府要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开启绿色循环农业新模式。
近年来,温州“三农”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市农业投资连续三年居浙江省第一,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697个、面积74万亩,累计完成村庄整治3919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2519个。同时,“三位一体”等农村改革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去年温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1年增长近一倍。
但作为“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典型代表地区,温州仍然面临着田地连片面积较小、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农业人口基数较大等问题,因此,如何让农村的老百姓快速奔小康才是温州成为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的关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李星涛看来,目前温州的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业生产收益有限,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较多的问题。
为此,李星涛的思路是,让温州的农业生产向高效生态循环农业转型,并将农业与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休闲养生产业相结合。
“结合后老百姓能够通过农家乐、卖特产富起来,也会更加爱护自己的乡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上也能够被动变主动。同时做绿色循环农业能够把田地变成盆景,和文化创意现代养生相结合后,比较优势能够更加得到体现。”李星涛说到。
除此之外,他还建议,现代循环农业可以和生态修复、五水共治相结合,以富营养化的河道淤泥作为肥田的肥料,这样不仅可以恢复田地的海绵功能、固碳功能,还可以净化污染源,让土地从“死土地”转变为“活土地”。而当污染改善,政府可以根据各地的产业、生态特点,打造特色农业小镇,建设“一区一镇”(“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现代特色农业强镇”),吸纳农民就业,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的政策方针。
温州市政协委员、温州丰篮农产品市场开发公司总经理张磊也表示,温州要加强农业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注重资源要素的集聚和循环利用,辐射带动区域发展、农民增收和生态改善,以集聚和特色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面对农业转型新趋势,温州市委常委任玉明说到,温州要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的模式,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推动农业发展,积极解决融合过程中遇到的相应问题。
这一观点与温州市政协委员、洞头区农林水利局林业工作站副站长吴华征不谋而合。他表示在与互联网对接的过程中,政府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对这一方面要有新的认识,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在今年的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强做优现代农业被提上日程。如今在温州,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也成为大势所趋的方向。
不过要实现向高效生态循环农业转型,李星涛指出,温州目前还存在两块“短板”。一是农业科技技术人员偏少,二是国家土地政策的限制。
因此他表示,企业要在农业科技技术人员培育上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科技部门、财政部门也要出台一些相应的鼓励和支持政策来培养相关人才。而面对国家土地政策的“红线”,李星涛建议温州要继续深化改革。浙江省是全国唯一的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温州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入,做全国示范改革的试验点和模范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