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紧扣民生“抓均衡” 着力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
近年来,温州市坚持均衡发展、回应民生,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做好发展规划。该市积极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已经老百姓的需求,立足“有学上”, 注重“上好学”,出台实施《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提升、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动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计划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让每一所学校都能成为好学校,让家长不再为“择校”而纠结,不再为“学区房”而苦恼。今年5月,该市出台实施《温州市区东部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整体教育布局结构。
二、提升薄弱学校。以办学基础较弱的城乡结合部、农村学校为主要对象,坚持硬件改善与内涵提升相同步,全面抬高“底部”。去年一年内共投入13亿元,完成改造薄弱学校50所,争取中央“薄改”资金1.48亿元,各县(市、区)配套安排“薄改”资金5.5亿元;新创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82所,建成率达80%,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新建中小学塑胶跑道166个;安装加热保温饮水设施学校594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热水淋浴项目45个,配备率均达100%。
三、培育优质学校。聘请20多名专家顾问指导培育工作,督促各类学校找准“最近发展区”,形成自我发展机制,着力培育一批“新优质学校”。启动创建“新优质学校” 计划,2016计划完成创评市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等级学校181所,完成10所公办完全中学初、高中分设办学目标。目前,全市共有优质学校142所。
四、扩张优质资源。以优质学校为主要对象,创新多样化办学机制,通过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对口帮扶、委托办学、引进办学等形式,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2016年4月,绣山中学、籀园小学等优质学校品牌在浙南产业集聚区开设分校,引领该市东部基础教育相对薄弱之地实现跨越发展。同时,加强县域内校长和骨干教师交流工作,2015年全市县域内共交流教师校长1557人,骨干教师交流率达18.6%。
五、推进县域均衡。各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温州晋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地级市;洞头率先通过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区评估。推进教育发展与人口总量结构相适应,与经济产业需求相衔接,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体系健全的现代教育体系。推进学前教育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区域普惠性幼儿园和等级幼儿园建设,满足“入好园”的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中高贯通、普职融通、内外联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区域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