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政项目面向民资放开 民资扛起“建城”大旗
近年来,温州创建“幸福股份”“蓝海股份”等项目,再次突破禁区,大规模吸纳民资进入政府垄断性项目,开启了市政项目和民资合作的新模式。
沧海围垦,“蓝海”造地
“再过几天,就可以领到投资在蓝海股份的利息了。”距蓝海股份发行正好一年时间,说起蓝海股份,市民周女士很是兴奋,描述当初她是如何“眼疾手快”才买进了蓝海股份,后来身边有朋友想跟进买,却已销售一空。
蓝海股份的开售,再次点燃温州民资“入伙”市政工程的热情,同时开启了温州民资大规模进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门。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但伴随着东海机器的轰鸣声,从广阔海面升起的土地,实现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的跨越,对温州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这个对温州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的围垦造田项目,同样面临资金匮乏的瓶颈。为解决资金缺口,温州市委市政府决定通过合伙制的形式,筹集民间资金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去年,16亿元的蓝海股份上市后一抢而空。
一直以来,温州这座城市就不缺乏创新精神。此前,温州为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市域铁路项目,建立“幸福股份”,首次突破禁区募集43亿民资“入伙”。这为民资探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温州人走天下、打江山,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在民间借贷风波的爆发后,人们对拓宽投资渠道的呼声越来越高,大力开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让民资进入,也正顺应了人们的需求。
“经过‘跑路潮’,所有的投资都要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考虑收益,政府的投资项目最符合我的需求。”周女士告诉记者,之前,她把原来放在民间借贷的20万元收回来,转而投向了城市基础建设。
市政项目,全面放开
蓝海股份的募资发行,或只是民间资本项目化的一个缩影,随着温州金融改革的推进,为破解“两多两难”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化和阳光化,更多的延伸项目在加速启动。
温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称,蓝海股份作为民资进入城市建设的一个试点,类似于“准市政债”,蓝海股份的发行,是目前这个特定阶段的过渡性产品。在条件成熟时,会向真正意义上的市政债转变。而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正是温州金改力图推进的重点项目。
另外,今年4月,温州也已正式启动基建PPP融资模式,这也加速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温州市发改委抛出52个政府公共领域的项目,面向全市寻找民营企业“大股东”,这些项目涵盖市政公用设施、交通基础设施、能源、水利、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养生等九大领域,项目计划总投资1645.1亿元。
日前,温州环山东路经开区段准备开建,这是浙江首条按PPP模式建设的无收费公路,将采用“道路+政府购买服务”这一途径。该项工程符合PPP项目运作模式的要求,政府按协议购买道路使用服务并支付费用,构成了项目公司稳定的现金流。
温州市代市长徐立毅曾指出,在抓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要加大社会投资比重,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充分挖掘社会事业投资潜力,撬动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投资。
这其中就包括了“政府和企业合作”的PPP项目。温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更有利于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分清政府、企业的举债偿债责任,防范化解区域性、系统性财政金融风险。
民资“入伙”,商机无限
事实上,打通民资进入新建、在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的通道,是地方政府解决部分公共产品供给融资问题的方式,是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不仅如此,对企业及个人来说,可以降低参与公共领域项目的门槛,拓宽发展空间。通过高低效益相配置,产生宏观效益,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政府和民资合作的新模式,也进一步激活地方经济、提高效率,探索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方式。瓯飞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以蓝海股份为例,民资的进入不仅有效提高瓯飞项目资本金比例,进而增强瓯飞工程项目贷款等融资能力,对于市民来说,更是打开了投资渠道,有效稳定地提高财产性收入。
今年6月,温州市出台《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在PPP投资项目识别、准备、采购、执行、移交各环节流程作了详细规定,实现PPP项目运行有章可循。业内人士称,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温州市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开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该《意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重点项目建设,并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互作用,势必成为温州经济发展的“双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