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温岭:全域改造腾出发展新空间 ——土地要素制约的最佳突破口在哪里?
日前,记者走进温岭市横峰街道横石路,这是一条绵延了近三公里的“鞋业一条街”。
图为位于温岭市横峰街道莞渭陈村、方家洋村的全域改造一期住宅安置点施工现场。
横峰是“中国鞋材之乡”,横石路见证了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鼎盛时期,这里曾经聚集着1000多家鞋类生产和配套企业,这些“寄居”在民房里的“前店后厂”式家庭作坊,导致产业“低小散”、土地利用效率低、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成了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道坎。
2017年下半年,温岭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测算、广泛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开出了一剂“全域改造产业升级实验区建设”的良方,横峰街道成为此次全域改造产业升级试验的突破口。
那么,实验区建设为台州乃至国内其他传统产业发达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到底提供了怎样的借鉴价值呢?
2017年11月15日,温岭市召开全域改造产业升级工作动员会,吹响了温岭全域改造产业升级实验区建设的冲锋号。
全域改造产业升级实验区,指以横峰大道沿线区域,作为温岭改造升级的先行区,从源头上彻底解决“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传统发展模式。
“加快鞋业转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更是回应群众诉求,共建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台州市委常委、温岭市委书记徐仁标说,温岭将按照“一年全力拆迁,两年产业入园,三年基本建成”的总体要求,全力推进全域改造工作的开展。
根据规划,“全域”目前共涉及横峰、城东等2个街道22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达13.4平方公里,涉及村民2.6万人,计划分为五个区块统筹安排、蹄疾步稳、有序推进。
横峰街道是此次全域改造的主战场。街道党工委书记潘仁军认为,这对加快横峰融入主城区,推动中心城区北扩提质,形成以横峰为中心、以鞋业为支撑的城市次中心具有重大意义。
“横峰地处温岭城乡接合部,鞋业是单一支柱产业。辖区拥有各类鞋类生产经营单位6000余家,却没有一个像样的工业园区。”潘仁军说,只有通过全域改造,全域整治,重建重构,才能加快横峰融入温岭主城区,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华丽转身。
全域改造为横峰量身定制了怎样的未来?在温岭市全域改造产业升级试验区建设指挥部,记者在一张鸟瞰图上看到了横峰即将呈现的新面貌。
“市里对辖区内的工业园区、商业区、生活区进行了全面的重新规划,打破村民生活的村界限制,以横峰大道为界,划分南、北区块,统一规划安置住宅和厂房用地。”指挥部工作人员陈怡介绍,全域改造区域内将规划建设占地1100亩的工业园区。
园区建成后,将集原材料供给、设计、生产、展示、物流等为一体,促使优质企业向园区集聚集约、优化升级。
笔笔经济账,算出新憧憬
一段时间没来看,已经开始打桩了?”
“是啊,打桩机已经全面进场日夜施工,按照30个月建设期限,你们很快就能住上新楼房了!”
几天前,横峰街道方家洋村和莞渭陈村一期安置住宅施工现场,方家洋村村民老陈正背着手和一名施工人员闲聊,望着眼前一排排打桩机紧张作业,他的脸上写满憧憬。
温岭市全域改造产业升级实验区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后,老陈所在的方家洋村成为第一批启动征迁工作的村子之一。刚听到征迁消息时,他和许多村民一样对此并不理解。
“我在这儿住了几十年,之前老房子拆掉重建又装修,可以说是为它奋斗了一辈子,说拆就拆实在是舍不得!”老陈今年六十出头,听到“征迁”二字,他的心中一下子冒出许多不安的疑问,“以后家在哪儿?街道会有什么新面貌?自己还要出多少钱?房子拆了靠什么吃饭……”
老陈的疑虑,全域改造产业升级工作小组也考虑到了,他们和各个村的村干部组成小分队,上门挨家挨户进行政策解答,一笔一笔为村民算清经济账。
“人均安置面积65平方米,公寓式住宅按照每平方米4000元成本价进行安置,每户村民另外还能享受相当于公寓住宅建筑面积三分之二的工业厂房,工业厂房安置均价仅为每平方米1200元。”老陈家有五口人,还有一间老房子,经指挥部工作人员评估计算,全家一共能分得4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住宅和300多平方米的配套工业厂房。
参照周边小区目前的房价市值,工作人员为老陈分析:“征迁后总资产是增加的,厂房出租加上村集体收入分红,一年收入也很可观,财产性收入大幅提高。”老陈的心宽了,叫上妻子、儿子和媳妇,一家人高高兴兴签约了。
全程驻村,细化分工,主动融入,日夜兼程,工作小组用时130天取得“开门红”,实现了方家洋村、莞渭陈村、马鞍桥村实验区建设一期集中签约工作快速平稳完成,三村签约率分别达99.7%、100%、99.6%。
有了良好的开端,工作小组快马加鞭全面铺开全域改造集中签约工作,截至今年3月底,共完成14个村3901户集中签约,签约率达98.7%。
去年下半年,按照建设规划需求,老陈家的房子腾空拆迁,此后他没事总要回到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转一转,每当看到建设有了进度,他的内心就更踏实些。
“这下横峰离温岭城区更近了,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想象着不久的将来,老陈满怀期待。
示范项目引领,因地制宜寻新路
3月23日,全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第四次现场推进会在温岭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晓强在现场参观了温岭市大溪镇前瓦屿“飞地”工业园区和横峰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后表示,这两个地方土地综合整治成效比较明显——大溪镇“飞地”工业园区走出了一条以复垦指标换工业厂房、增加村集体收益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路子,横峰街道全域土地整治场面大、气势足,进度快,为其它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民生工程,作为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级市之一,温岭通过全域土地整治,盘活了一大批土地资源,有效地改善了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保障。
在台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往往伴随着转型发展:玉环市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老旧工业点改造紧密结合,提出实施万亩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计划,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门县横渡镇实施万亩农地整治,加强集体农地流转,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天台县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下山移民工作结合,实施整村搬迁、集中安置,计划在3年内搬迁百村万户高山移民,完成宅基地复垦4000亩以上……
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仅能拓展发展空间,修复生态环境,加强耕地保护,还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并撬动产业转型,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台州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在台州各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2018年,我市共落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21个,其中18个项目列入省示范项目名单,各地因地制宜创新现代农业发展、产业优化升级、中心集聚提升、村庄更新改造、高山移民搬迁、生态环境修复六种整治模式。
温岭横峰全域改造产业升级实验区建设、天台万户百村高山移民、玉环万亩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提升、三门横渡万亩农旅综合体、黄岩院桥“四个万亩”园区建设、临海“一带两区”(灵江两岸生态修复整治带、邵家渡新型城镇整治区和杜桥、上盘农田整治区)10万亩整治等一批“万”字头项目启动实施,有效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以示范项目为引领,2018年,我市共完成村庄整治建设用地复垦立项1.26万亩,农地整治旱改水1.29万亩、中低产田改造7.22万亩、园地还耕地1.6万亩,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1.16万亩,废弃矿山整治已开工80个,建成绿色矿山28个。
记者手记
盘活农村用地 助推产业升级
惜土如金抓整治,精耕细作优空间。
寄居于民房里的“家庭式作坊”形态各异,修建于不同时期的道路布局零散……几度置身于横峰的大街小巷,记者脑海中反复出现一个词:碎片化。
产业发展、经济腾飞的同时,对土地利用不充分导致的发展瓶颈同时显现,横峰的现状或许是温岭各地发展中的一个缩影。
温岭民营经济发达,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占总用地比重分别高达39.25%、20.17%,均居全省各县(市、区)前列,土地的低效利用,限缩了发展空间,也制约了“城乡一体化”。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如何既保障村民安居,又能保证工业不流失?
通过全域改造,村与村之间的界限被打破。横峰将碎片化的土地进行集中整理,统一规划安置小区和产业园区,分区块建设公寓式住房和标准厂房,从而大大提升土地整体使用效率。
抓全域整治就是抓发展空间拓展、抓全域整治就是抓经济转型升级、抓全域整治就是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抓全域整治就是抓乡村振兴、抓全域整治就是抓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全域改造,人均村庄建设用地下降,村庄用地平均容积率提高,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画面自然呈现,它或许也会成为我省和国内产业发达地区建设的样板和典范。
来源: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