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下月展全卷 三年内不再露脸
图为故宫镇馆之宝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本报记者李继辉摄
故宫的武英殿下个月可谓群星荟萃,《伯远帖》、《五牛图》、《游春图》等一批国宝将悉数登场,《清明上河图》更是最近10年京城首秀。展后,这些国宝又将入库“冬眠”,至少3年不会再露脸儿。
这个展览定名为“石渠宝笈特展”,展期为9月8日至11月8日,其中“典藏篇”和“编纂篇”两部分分别在武英殿和延禧宫同时展出。故宫方面特意介绍,因展览展出的宋元珍品较多,10月12日将更换部分藏品。两个展场两期一共展出的书画藏品达283件。
汇聚如此多件国宝的展览,近10年北京无出其右。每一件展品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收录于《石渠宝笈》。“石渠”一名,典出《汉书》。西汉皇家藏书之处称“石渠阁”,在长安未央宫殿北。乾隆帝就以此为内府书画著录命名,表现了对古代文化传统的景仰和神往。经故宫人近三四年的整理发现,这套书著录了历代书画藏品万余件,目前已经找到的宫藏实物有千余件。
昨日(28号),记者探访正在布展的武英殿,东晋王珣的《伯远帖》成为开门的首件文物。这是迄今为止晋人墨迹中惟一署有名款的真迹。两位工作人员正戴着白手套,钻进玻璃展柜内,小心翼翼地将作品展开铺平。
进入展厅,真是一步一景,82件书画件件珍稀。比如,东晋顾恺之《列女图》(宋摹本)和传为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我国最早名家人物画和山水画的风格;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朝宸翰集体亮相,实属首次。
长528厘米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全卷铺开陈列。“10年前,为了庆祝故宫博物院80岁生日,这幅作品曾经展出过。之后这10年,这幅图只在香港和日本展出过,但都未曾全展开。”展览负责人介绍,“这幅画与上一次在故宫展出的惟一区别是,这次添加了题跋、印章等出处,方便观众读懂名作。”
约有三分之一的展品旁还配了二维码。展览期间将提供无线网络,观众扫码即可详细了解曾为皇家秘赏的幕后故事。
武英殿两侧的配殿也成为展厅,侧重揭示了石渠宝物重回石渠、考订辨伪的部分。以西配殿为例,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力主从香港回购的《五牛图》成为绝对主角。这幅图是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一度被业内称为“镇国之宝”。
目前,石渠宝笈特展——编纂篇正在延禧宫布展,观众可以在这里看到《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来源等“幕后花絮”。(记者刘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