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刀木雕,凝固手工之痕
走进宁波梁祝文化园内的梁祝文化博物馆,一件名为《化蝶》的清刀木雕作品引人称赞:两尊以梁山伯、祝英台为原型的人物造像,并肩倚靠于朵朵祥云之上,彼此目光流转,深情对望;他们的裙裾随风轻舞,他们的脚下蝴蝶蹁跹,好一幅栩栩如生的羽化成“蝶”之姿!
若是定睛凝视,便可发现其间的又一重乾坤。原来,这尊高约一米的大型木雕,竟全不用砂皮打磨,亦无油彩覆盖其上,而是任由刻刀雕凿后的形态自然留存于木材表面,使得作者手工劳作过的诸种痕迹表露无遗。
“所谓‘清刀’,八字可包,以刀代笔,刀刀见力。”一位身着麻质长衣长裤的匠人从远处阔步而来,侃侃而谈。他,正是这件作品的主要创作者之一——黄才良。
再现“清花板”
“这手艺,也算是我无意中‘捡’来的呢。”看着这件与其子黄雍共同完成的得意之作,今年58岁的宁海县知名工匠黄才良淡然一笑,为我们讲述起清刀木雕的前世今生。
清刀木雕技艺,最早可追溯至西晋。那时,浙东地区出现了一种佛像雕刻技艺,由此雕出的作品色泽纯白、纹理清晰、刀痕细腻、形象生动,一问世便受到各方关注。
南宋后期,这种雕刻技艺随着大批南迁人士对于佛教文化的倡导而逐渐成熟,并在明清时达到鼎盛。从此以后,大量的清刀木雕作品走下神坛,飞入寻常百姓之家,被老一辈的宁海人唤作“清花板”,广泛适用于房梁、窗棂、床榻等木制结构的建筑或日用品之中。
曾几何时,清刀技艺风光不再。对此,黄才良也说不出具体的时间或年代。他只记得,自己从17岁学手艺起,学的便是“泥金彩漆”。那是一种与清刀木雕截然不同的传统手工技艺,需要把炫丽的红与耀眼的金,敷着于木制品的表面。而清刀技艺恰是要摒弃色彩与雕饰,回归于纯手工制作的自然之形。
黄才良说,19岁时,他曾师从老师傅周为民,学习清刀木雕,其初衷只是想让它更好地运用到同样需要雕刻技艺的“泥金彩漆”制作之中。不料10多年后,当他第一次为上海的一家国际大酒店进行艺术装修时,这种简朴的雕刻之法竟被远道而来的日本客人一眼相中,为他的事业之路打开了另一扇门。
“这不就是阿拉宁海人的‘清花板’吗?”随着公司规模的逐步扩大,有眼尖的当地老人发现,这些大量出口于国外的木制品,用的正是消失已久的清刀木雕技艺。经过业内人士的多方考证,“清刀木雕”现已作为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记录在案。
重拾“鲁班法”
午后,由黄才良一手创建的宁波东方艺术品公司内,刀斧叮咚,木屑飞扬。桧木的独特香味浮动在整片厂区之中,浓得化不开。两名工人站在一座由多根长方体状木料堆砌而成的“小山”旁,一面用手比划长短,一面低声讨论。
“这是在进行选材,为下一步的拼接作准备。”黄才良从旁介绍,将底面为15厘米×15厘米、且长度不一的木料,依据雕刻对象的大小及形状拼接出一个大致的式样,再将其中间部分予以掏空,利用工具对细部进行雕琢,这是清刀木雕工艺的一次革新。
黄才良说,他早期的清刀木雕作品,采用的都是实心木材,“有多大的料便造多大的像”。由此制成的木雕如同海绵,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却又极难将其释放,不出几年便会腐烂、开裂。拼接法的运用,系他于上世纪90年代时赴日本考察时学习到的技艺。在当地,人们称之为“鲁班拼接法”。
但一位成熟的清刀木雕工匠,绝不仅限于“拼接”木料。他需要融绘画、设计、雕刻等多种技能于一身,完成从备料、设计、选材、拼接、打粗坯、整细坯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流程,采用的刀具则有锯、斧、木锤、平口刀、圆刀、三角刀等上百种之多。
如今,黄才良的公司每年约有五成以上的清刀木雕作品远销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国内则多以礼品、个人收藏、博物馆陈列品等形式出售,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其中,由黄才良亲手设计、制作的《和合二仙》于2011年夺得“盛世天工——中国木雕艺术展”金奖,成为国家博物馆馆藏作品之一。
寻觅“有缘人”
7月的一个上午,中国美院学生杨丽娜来到宁波东方艺术品公司进行暑期实习。今年上半年,她和她的同学曾在老师带领下来此参观。她为清刀木雕作品所吸引,遂决定暑假来此拜师学艺。
手把手的教授虽然辛苦,且不收取任何额外报酬,却是黄才良始终愿意去做的事情。他要把这门倾注了一生心血的传统技艺传承给更多的年轻人。除了对慕名而来的大学生们敞开大门以外,他还从2009年起与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合办清刀木雕培训班,每周两次前往该校教学。
然而,黄才良说,前来学艺的人不少,但直到目前仍鲜有真正愿意把“工匠”作为终身职业的学员,公司现有的员工多是十多年前就跟着他一起打拼的“元老”级人物。在刚结束不久的高考中,曾在他的培训班中表现优异的几位学员,都纷纷填报了大学的其他专业,这让他感到深深的惋惜与不解。
“拿我们公司的雕刻师傅来说,现在一天的收入有三五百元,可以说是相当可观的,而且像清刀这样的传统手艺永远不会被机器所代替,未来一定会愈发珍贵的。”他说。
抱怨归抱怨,黄才良仍在努力。今后,他还计划举办一些小型“速成班”,邀请有兴趣的人学习清刀木雕。而在宁波东方艺术品公司所在地附近,一座面积达13000多平方米的东方艺术博物馆已经结顶,进入室内装修阶段。其中,两座专供清刀木雕展示及研究的小楼悄然屹立,将为这门传统工艺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清刀木雕者言】清刀木雕,如同书法写作,需做到心中有物,下刀如神,把制作者的功力以及创作时的所思所想,全部镌刻进手工的痕迹之中,给观赏者留下无穷的品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