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探索山区困难立地生态重建模式

27.11.2014  20:45

  如何快速恢复重建困难立地森林生态,再造青山绿水,是摆在林业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2013年以来,淳安县林业局在汾口镇通过研究困难立地主要地类特征,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筛选不同地类的主栽树种和重建模式,尝试生态快速恢复重建,为推进山区困难立地造林绿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南方地区一些火烧迹地和荒芜旱地等没有得到及时更新造林,芒秆作为先锋物种占据了山场,形成了面积大、范围广的山区生态困难立地。比如淳安县汾口镇,芒秆山和火烧迹地等困难立地多达7800亩,主要分布在16个行政村,具有山场面积大、连成片等特点。

  为了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淳安县林业局经过调查分类,对辖区内的3000亩困难立地进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地优选了10种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主栽树种,构筑了3套重建模式。这3套模式分别是:在平缓山坡以经济型模式为主提高林地经济效益,混交种植水蜜桃、枇杷、杨梅等水果,以及桂花、银杏等花卉苗木;在路边视野内以生态型模式改良单一林相,混交种植桂花、玉兰、红枫等观赏树种;在火险常发区以防火型模式防患于未“燃”,混交种植枫香、木荷、青枫等树种。3套模式相互穿插、互为补充,困难立地改造呈现出了经济性、景观性、生态性兼备的喜人局面。

  山区困难立地是个老大难,造林难度大,成本高,投资大,收益慢。汾口镇知难而上,于2012年就开始下决心整治困难立地,资金上以政府补助为主,在上级财政补助的基础上,汾口镇政府每年从镇财政拿出100万元用于山区困难立地的生态重建,实施林地流转,鼓励民间资本、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入。

  “三分种,七分管”,困难立地造林的后期管护尤为重要。淳安林业局在幼林管护方面给予技术指导,及时抚育,在4月中旬前后对刚萌发的芒秆喷洒百草枯,防止芒秆再次快速生长致使基地荒芜,并结合幼林抚育实行生态套种,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基地中套种以豆科为主的农作物或是矮灌经济作物,增加土地肥力。

  近三年来,汾口镇总投资320万元,流转林地2100多亩,实现困难立地生态改造3800亩,当年成活率95%以上,三年后基地苗木保存率90%以上。(淳安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