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废物利用结出“金疙瘩”
春风和煦,明媚的春光照在大地上,万物呈现一片生机。在淳安县姜家镇黄村桥村豸山脚自然村后山,老党员程海书手指着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采伐后松伐桩周边那一小撮向上隆起的土地说:“像这样的,下面就有金疙瘩,再过两个月全都可以收了……”
淳安县姜家镇是松材线虫病疫情重点乡镇之一,与青山结下不解之缘的程海书是该镇黄村桥村的老党员。2020年淳安县林业局汾口林业中心站党员科技小分队与程海书结对,疫木除治性采伐后如何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成了科技小分队与程海书每次碰面少不了的话题。
汾口林业中心站党员科技小分队队员们通过查阅资料,同程海书一起决定引种茯苓,仿野生栽培。2020年5月,程海书通过朋友首次从福建引进茯苓湘靖28号2000包菌种,分三块基块,接种近千余株松伐桩,500余亩。
“仿野生栽培茯苓,主要是将茯苓菌丝接种于松树伐桩树蔸处,去皮与菌丝紧靠一起,30-40厘米左右伐桩放2个菌棒左右,并做好虫害预防,覆土30-50厘米,防止降雨淋湿、防冻即可,保持野生环境状态。”汾口林业中心站党员科技小分队副队长徐春生说,“下一步还将试验将疫木除治未下山1厘米以下细枝条及松针等采伐剩余物为基质,在山场就地接种茯苓。这样一是可以将采伐剩余物再利用,变废为宝;二是加速疫木伐桩及剩余物的腐烂分解,减少天牛存在危害,有利于疫情防控;三是林下仿野生栽培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等。”
近日,淳安县林业局汾口林业中心站党员科技小分队同程海书一起到基地查看茯苓生长情况。他们找到一小撮泥土向上隆起裂开的地方,拨开泥土,一个不规则团块,类似番薯的“大疙瘩”茯苓呈现眼前,通过称重达17斤。“这个还不算最大,过两个月完全成熟了还要大,还要重,有的一株可以达到30余斤。”程海书手抱茯苓说,“种植一年,预计产量能达4000余斤,20000余元的收入”。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癌症”。淳安县松林资源丰富,面对这场“不冒烟”的森林灾害,淳安县全力开展疫情除治工作,积极探索松材线虫病枯死疫木采伐伐桩、除治未下山1厘米以下细枝条及松针等采伐剩余物的再利用,最大化实现了资源效益。
(淳安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