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净水润岛城 舟山引入中水补水推进雨污分流让水动起来
图为舟山市定海区一处水面生态浮岛。 晏利扬摄
◆本报记者 晏利扬
四围茫茫,水天一色,被誉为“海天佛国”的中国最大海岛城市舟山,最缺的却是水。
由于缺乏上游来水,这样的自然禀赋造成了全市黑臭河、垃圾河问题突出,群众怨言不绝,与美丽岛城的形象极其不符。
要想彻底摘下舟山黑臭河、垃圾河的“黑帽子”,难度可想而知。2014年初,浙江全省开展了一场势如破竹的“五水共治”行动。倒逼之下,舟山依托海岛实际,探索走出一条“清河净水”的舟山特色治水之路。
缺乏补水导致黑臭
作为“海上水乡”,舟山全市算起来河道很多,有962条长1084公里。然而,这些都是岛内的一些小河流,没有一条像样的大江、大河。地处海岛,山低源短,地表径流快,有限的山水也都被截流成一个个小水库,供应全市生产生活用水。想让水库水作为生态用水补充河道,对舟山人来说太过于奢侈。水库放水,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台风将要来临。
2014年上半年,经过调查摸底和汇总统计,舟山全市黑河、臭河、垃圾河共56条(段)95.1公里,其中垃圾河13条(段)16.1公里,黑河、臭河43条(段)79公里。
“考虑到舟山海岛的实际,我们把‘清河净水’工程作为舟山市的自选动作和特色工作。这项工作主要以舟山本岛及相连的朱家尖岛7个主要流域为单元,实施系统性治水,初步测算总投资超过43亿元。”舟山市“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全市在舟山本岛的双桥、大沙、白泉、临城、勾山、展茅和朱家尖7个流域开展河道整治、截污治理、生态景观、开发利用等综合治理工程,达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
“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我们舟山市成立了全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市水利局局长任办公室副主任,统筹全市治水工作。”舟山市环保局党组成员、市环境执法稽查支队支队长洪志标告诉记者。
自造水源弥补来水不足
清淤、截污、保洁、绿化……一项项治水措施下去,舟山河道的黑臭面貌正在消失。然而,流水方能不腐,对于缺水的海岛舟山而言,没有上游来水的补充,没有水体的流动自净,黑臭河很容易“卷土重来”。
没有上游来水,人工造出“水源”。
在舟山定海老城最中心区的解放河边,市治水办工作人员带记者来到一处闸门前。“你看,这闸门两端的水面下各有一根排水管,我们将定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回用在老城河道中,作为原水被充进河道,带动整个河道水系流动起来。”这位工作人员说。
顺着工作人员的指引,记者看到,闸门两边的河道中各有一根约50厘米的排水管,正源源不断地向河道输送清清的中水。解放河的河水也以此为源头,向两边流去。
“以前天气热的时候,我们街坊邻居经过这条河都是捂着鼻子快速通过,味道实在是受不了,窗户都不敢开。”附近的居民说,解放河是老定海县城的护城河,现在河变清了,原先那条干净的护城河慢慢又回来了。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9年,定海城区就实施了中水回用工程,将定海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二级排放标准的中水,通过5000多米长的管道引到定海城西河。因解放河河段地势相对高于城西河,中水无法对解放河进行有效补给。为此,今年定海区投入600多万元,沿城西河的河床中部修建了一条长1780米的管道,一直延伸到定海区财政局附近的解放河。通过在城西河桥的中水出水口设置了约4米高的埋地式一体化泵站,中水源源不断地通过管道输向解放河。为提升“源水”水质,定海污水处理厂也实现了提标改造,由过去实行的是二级排放标准,改造为实行一级A排放标准,中水的COD排放标准由100以下变为50以下。用肉眼看,一级A标准的中水已经和自来水一样透明洁净了。目前,定海城区河道每天能“喝到”这样的清水两万吨,大大改善了城区水环境质量。
解放河的治理模式,正在舟山全市逐步创新性地推开。
在普陀区朱家尖岛的中直河畔,记者看到,四五米宽的河道旁边悬挂了一根约20厘米粗细的管子,管子一头没入水中,一头延伸向远处。区治水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4月上旬开始,近千米长的中直河等几条河道开始清淤、截污等综合治理。为让水体流动起来,这个区经过多方调研学习,从外地引进了“集装箱式曝气系统”,将下游河道中的水体抽到一个集装箱式的曝气装置中,经过曝气处理后,用管道将河水再输送到上游河道,让水体自然流动起来。包括城区的里、外西河和大干河在内,都将采取这一措施实现水体的自然流动。
而河道人工湿地系统,也是舟山清河净水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定海区洋岙河,记者看到,河道水面两边设置了一个个直径4米左右的半圆形“生态浮岛”。这些浮岛上,种植苴草、美人蕉、睡莲等各类水生植物。这些植物在吸附河道污染物、净化水质的同时,还附带美化了水面环境,在河面上营造“绿色景观带”。
在大干河畔,普陀区也投入150万元,采用德国PKA湿地系统技术,建设实施了人工湿地净化工程。经湿地处理后的清洁河水再次注入大干河,提升河道的自净能力。湿地自今年4月投入使用以来,运行效果良好。
分段实现雨污分流
车行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渔港附近的东海中路上,沿线到处可见开挖道路埋设管道景象。
“黑臭河整治的根本是要实现雨污分流,然而在城区河道要实现这一目标,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部分需要跟旧城改造同步推进,因此,工程改造计划需近期、中长期相结合,逐步推进和完善,最终达到全面雨污分流的目的。”普陀区“五水共治”办工作人员李莲告诉记者,普陀城区的里西河、外西河是城市中心区的两条主要防洪排涝河道,但没有上游来水,河道两头都通过闸门连着海水。虽然此前区里已对河道进行全面清淤,并对河道沿线93个直接污水排放口进行截污,落实河道巡查保洁等管理制度,但由于区里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沿河污水管网破损、雨污合流严重,里西河、外西河污染仍有反弹。
为此,这个区一方面出台“治表”措施,安排4人~6人对河道进行日常巡查、保洁,加强对周边管网的检查、清理和修复,防止污水偷排漏排现象的产生;同时,他们更关注中长期的“治本”措施。
在里西河畔,记者看到,宽约三四米的河中,隔不远就能看到近岸绿油油的河水中竖着一截约50厘米直径的铁管,上面还盖有一块铁盖板。沿河的小区道路仅两三米宽,目前正在开挖铺设污水管道。陪同前往的治水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河道中的铁管就是以前建设的污水管道,经过几年的锈蚀,不少污水管都存在渗漏情况,因此现在在建设新的污水管网。“由于区里污水处理厂接纳能力不足,每天仅能接纳约4个小时的沿河污水,管内污水满溢后只能进入河道。等到今年10月,新的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沿河污水就能够全部纳管了。”这位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这个区今年2月已完成了对船厂路外河口渠道及周边1.5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总投资500万元。目前进行的是小区污水管网工程,对沿河6个开放式小区或零散住宅楼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共铺设排水管网约4.5公里。而在城区主干道的东海中路,结合道路改造工程,把污水总管延伸,同时在部分支路铺设污水管,以便于周边区域以后的雨污分流改造。
推进企业园区环境整治
除了生活污染,工业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也是导致黑臭河的根源。
位于普陀区城郊接合部的大干河,去年即被列入黑臭河进行整治。在花费上百万元对排查发现的河道上游养猪场进行关停拆除,实施大干河河道清淤工程之后,普陀区又投入150万元实施河道周边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程。而投入1500万元的海洋生物园雨污水主管网改造工程,则是从治本角度出发整治大干河最为关键的一项工程。目前这项工程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90%以上,地下雨、污水管线已经铺设完成,并已投入使用。
位于普陀区沿海的展茅工业园区,也因园区污水无序偷漏排,导致沿线的茅洋河污染严重而曾被媒体曝光。普陀区于去年下半年对展茅工业园区污水管网进行了检查和整治,对发现的舟山市丰岛工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排水管网破损问题进行处罚并限期整改。同时,这个区还大力推进园区环境整治。截至2014年底,园区内共关闭企业两家、转产3家,3家完成整改并通过环保验收,7家鱼粉厂整合为1家并新建。针对园区地下管网混乱的情况,普陀区投资70万完成展茅工业区块B区的污水主管网改造工程,采取“一企一管”明管铺设的办法重新建造污水管1800米。
三级河长守河有责
为明确河道治理责任,舟山市设置了市、区、镇(街道)三级河长。其中,市级河长联系河道6条33.2公里,县(区)级河长联系河道45条151.9公里。为加强河长制工作推进,市、县(区)两级河长均确定了一个联系部门,协助河长开展工作;公安部门配备了123名“河道警长”,强化执法保障,打击涉水犯罪;共青团配置了323名团员担任“河道段长”,协助河长开展包干河段的治理工作。
在定海区盐仓大河边,记者看到了竖立在河边醒目位置的一块河长公示牌。不锈钢材质的公示牌上,清清楚楚地标明了河道名称、位置、河道起点和终点、河道长度,以及区级河长、镇(街道)级河长、河道警长、保洁人员姓名,下面还有详细的河长职责、整治目标等内容,最下面则是水利和环保部门的监督电话。由于去年至今已有人事调整,这块河长公示牌上的区级河长、镇(街道)级河长、河道警长名字都贴上白色胶条进行了更换。记者拨通了公示牌上监督电话,也都有人在岗值守。
根据省政府河长制会议部署,舟山制订出台《关于全面落实“河长制”完善“清三河”长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了河长巡查制度、日常工作制度、信息化管理制度、常态管理机制、动态跟踪机制、长效运维机制、执行监管机制等相关制度。
“河长制”落实情况也被纳入县(区)、功能区及市级各有关单位“五水共治”和生态市建设工作考核范围。“河长”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