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回升 增速逐步趋稳——1-3季度我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30.10.2015  10:47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宏观环境,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我市消费品市场努力克服消费需求减弱、动力不足等影响,积极适应新常态,深入调整消费结构,市场运行总体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趋势。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1-3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1.70亿元,同比增长8.0%,增幅与全省持平。其中,商品零售额2953.96亿元,增长8.1%;餐饮收入337.74亿元,增长7.1%。

      1、增幅持续回升,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今年我市消费品市场低位开局,一季度下降0.2%,创近年来我市历史最低水平,之后增幅逐月回升。1-3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幅达8.0%,较一季度、上半年增速分别提升8.2和1.0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增幅相比,差距逐步收窄,从一季度相差20.9个百分点,上半年相差3.0个百分点,至1-3季度仅相差1.1个百分点,回升态势明显。

      2、汽车销售走出谷底,石油消费额趋减。

      随着汽车限牌政策的影响逐步消化减弱,我市汽车消费开始恢复性增长。今年4月以来,我市月度平均实现汽车类零售额60亿元左右,至9月底,我市累计实现汽车类零售额535.31亿元,增长2.0%,增速高于今年上半年5.7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5.3个百分点,呈上行趋势。

      受价格下行和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今年以来,我市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持续下降。1-3季度,我市实现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57.67亿元,下降7.1%,降幅较上半年下滑0.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滑12.4个百分点。

      3、消费升级类和基本生活类商品增长较快,药品和体育用品消费有所回落。

      据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统计,1-3季度我市与消费升级相关的商品零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实现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11.24亿元,增长28.9%;实现金银珠宝类零售额49.99亿元,增长13.1%;实现化妆品类零售额36.38亿元,增长13.4%。吃、穿类商品刚性需求增长稳定,实现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76.99亿元,增长16.0%;实现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180.94亿元,增长14.1%。药品和体育用品类消费有所回落,实现中西药品类零售额268.09亿元,增长8.3%,增速较去年同期下滑8.6个百分点;实现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5.53亿元,增长2.6%。

      4、新型业态发展较好,网络销售快速增长。

      日益完善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促进了更多的传统企业开辟崭新的销售渠道。1-3季度,我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33.0%,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2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零售总额增幅2个百分点。

      5、县(市)增幅高于市区。

      1-3季度,市区实现零售额2970.98亿元,增长7.7%;县(市)实现零售额320.72亿元,增长10.4%,增幅较市区高2.7个百分点。各区、县(市)中,消费品零售额总量位居前三位的是下城区(615.88亿元)、萧山区(410.35亿元)和西湖区(349.26亿元),增幅最高的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其次是富阳区(15.9%)和滨江区(12.3%)。(详见下表)

 

1-3 季度各区、县(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幅

地  区

零售额

( 亿元)

增幅(%)

地  区

零售额

( 亿元)

增幅(%)

全  市

3291.70

8.0

萧山区

410.35

7.6

市  区

2970.98

7.7

其中:大江东

18.19

15.4

上城区

228.13

7.2

余杭区

269.00

11.0

下城区

615.88

8.8

其中:钱江开发区

1.96

15.3

江干区

254.16

4.6

富阳区

138.70

15.9

拱墅区

298.35

4.1

县  市

320.72

10.4

西湖区

349.26

7.0

桐庐县

92.69

12.0

滨江区

74.69

12.3

淳安县

50.03

11.2

开发区

61.90

20.0

建德市

69.82

9.0

名胜区

17.62

6.3

临安市

108.19

9.7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呈现的主要问题

1、主要商品市场消费减缓。

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中西药品类是我市消费品市场中零售额总量前三的商品类别,三者合计实现零售额1061.08亿元,占全市零售额比重的32.2%,但同比仅增长1.1%,支撑力度明显不足。今年以来,随着我市汽车保有量的逐渐饱和,以及汽车限牌政策的影响,我市汽车消费需求进入微增长时代,对我市零售额增幅贡献度仅4.3%。而石油价格跌多涨少,目前价格和去年同期相比仍处于低位,在销量未能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价格下跌直接导致了零售额的下降。今年国家出台新的药品价格改革政策,药品价格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我市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幅较往年的快速增长有所回落。

2、餐饮消费仍处低位。

1-3季度,我市餐饮收入仅增长7.1%,增幅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我市餐饮市场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大型酒店、宾馆内的餐饮消费需求减少,高星级酒店的政务接待、会议宴请等业务锐减,高端商务客群不足,1-3季度我市限额以上旅游饭店行业企业实现餐饮收入22.45亿元,仅增长3.1%;二是大型餐饮企业增长缓慢,尤其是以肯德基、澳门豆捞、味千等为代表的大型连锁企业,受食品安全、业务转型等因素影响,营业额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1-3季度全市排名前十的餐饮企业餐饮收入增长4.8%。

3、商品购买渠道的日益分流。

随着网购的日趋全民化以及境外海淘的兴起,人们的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15中国网购用户调查报告》,2014年我国网购用户线上消费的78%是对传统线下消费的替代,一定程度上分化了实体消费的需求。1-3季度,我市零售额排名前十的百货商店合计实现零售额117.07亿元,增长4.3%;排名前十的超级市场合计实现零售额147.33亿元,下降0.1%。

4、居民消费信心仍显不足。

居民收入增长相对较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愿望。1-3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3%,增速较上半年分别回落0.1和0.2个百分点。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仍在不断完善中,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预期支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居民储蓄倾向增强,从而限制了居民的即期消费需求。同时,部分基础生活用品价格上涨较快,食品安全、消费环境等亟待改善,对人们的消费心理造成冲击,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消费的需求。

三、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1、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汽车消费升级。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讨论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相关议题,支持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而缓解能源与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和消费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杭州作为全国首批13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起步有优势,目前已形成了从电池、电动机等零部件到整车生产研发制造的产业链。今后,应进一步通过宣传、推广新能源巴士、出租车、“微公交”等应用,加大购置补贴、免征购置税,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能源汽车进入消费市场,从而推动汽车消费结构升级。

2、积极把握消费升级机遇,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消费经济新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方式、内容以及消费市场的供求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的消费层次由传统的“衣食住行”转向信息、文化、教育、健康、体育等新领域升级。通过瞄准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改革创新,从而调动市场力量增加有效供给。当前,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新兴产业政策,我市应积极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新机遇,抓住消费转型期的结构性调整机会,从规划、政策、环境等方面入手,把培育新型消费、打造消费热点和发展新兴产业结合起来,为消费升级提供持久的动力。

3、深度挖掘旅游优势资源,打造精品旅游城市。

旅游消费具有很强的消费关联性,直接消费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派生消费涉及的领域更为宽泛。充分深入挖掘我市旅游优势资源,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努力形成旅游观光、休闲保健、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同时,应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业综合配套水平和旅游接待水平,优化旅游服务,从而进一步增强旅游在促进消费方面的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