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展
为期8天的“潮起东海 海韵象山——国家级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展”,近日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文津厅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及北京市民纷纷对展览、对象山渔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示象山海洋渔文化丰富多次,对活态展示的传承人手艺赞叹不已。
在我国的东海之滨,浙江象山半岛的海岸线上,一群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塔山先民,开创了象山六千年的海洋渔文化历史。六千年里,象山人民缘海而居,生活与文化因海而生、靠海而存。丰富的海洋资源,多样的渔业生产,浓郁的渔区风情,斑斓的渔家艺术,构成了象山类型丰富、形态多样、文化生态完好的海洋渔文化。
据了解,此次展览由国家图书馆馆与象山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旨在保护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海洋渔文化,促进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工作。整个展览分“象山海洋渔文化展示区”“象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及“休闲生活区”三个部分,其中“象山海洋渔文化展示区”以“历史记忆”“渔业生产”“渔民生活”“渔家信俗”及“渔家艺术”为纲,以船模、鱼灯、鱼骨画等具有浓郁海洋渔文化特色的物品为展品;“象山非遗展示区”则是以项目介绍的方式将象山非遗的保护成果(包含6项国遗,15项省遗,33项市遗,144项县遗)呈现在观众面前,并设置了象山非遗传承人活态展示与现场互动区,如织渔网、做鱼拓、雕竹根等互动活动,使观众在与传承人交流、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更好地领略象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休闲生活区”则有视频展示、茅草屋、渔船场景等内容,使观众“亲临”象山渔村,感受渔区风情,体验渔家鲜味。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广袤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随着党和国家近年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象山县也在2010年6月被文化部批准设立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以海洋渔文化为保护内容的国家级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指以象山县行政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依托,通过对以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科学保护,以达到对海洋渔文化进行整体性保护的区域。其保护范围为象山县全境,保护内容包括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以及相关的物质载体、文化场所和自然环境。通过对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培育现代文化生态和谐理念、建立文化生态体系,从而实现人海共生、和谐发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