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有序推进人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实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18.11.2014  18:45

  自2014年3月海宁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人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验区”以来,该市坚持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配置”为原则,全力推进人才市场建设、人才评价制度、人才流动机制、人才培训方式、人才服务保障等五大领域24项举措,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1-10月,该市新增高技能人才2561人。截至今年6月底,每万人人才数同比增长10.06%。国家人社部赴浙江调研时,该市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被作为典型经验进行推广。

  一是精准市场运作机制。根据该市经济发展特点和块状特色,组建沪浙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区,规划面积约8000平方米。有效打破纯粹政府主导、方式单一、服务层次不高的格局,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已吸引上海“博尔捷”、宁波“杰博人力”等11家人力资源企业入驻产业园,主要开展猎头、外包、培训等业务,其中嘉睿人力、猎贤商务公司为本土培育人力资源企业。加速实现人力资源市场市场化运作,进一步完善与加强公共服务职能。截至10月底,已成功举办35场招聘会,进场人数增长9.38%。实现全市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市镇两级同步实时发布,在人员较为集中的客运中心等地设立信息发布点,建立信息互助机制,及时把握市场供求。

  二是激发企业主体力量。改变技能人才依托培训机构进行社会化培训与考核的方式,突出企业人才主体,坚持培训成果与职业资格认证、职工受训意愿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推广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已有7家企业开展该体系建设,首批涉及员工总人数187人,工种16个。以海宁三大传统特色产业为依托,开展皮革行业“潮乡特支”人才评价、经编行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等试点。实现“海智”与“民资”有效对接,积极开展“潮起东方?赢在海宁”等创业大赛,今年邀请招才引智平台和百余家有投资意向的企业进行对接洽谈,共对接327次,评出优秀成果20项,意向落户率达到65%。

  三是升级政府服务职能。厘清部门权责关系,突出人力社保部门在事业单位招聘中的监督指导职能,支持和鼓励教育、卫生、住建等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公开招聘。今年以来,教育卫生系统共推出岗位386个,共招聘到333名人员;住建局共推出岗位8个,拟招聘11名。加大技能人才政策倾斜力度,提高对企业在岗职工获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补助力度,最高增幅达150%;对开展自主评价体系企业及评价的人才分别给予奖励补贴,截至目前已审核通过6家企业,资金拨付超过30万元。同时,积极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成功组建王文权技能大师工作室、张国芳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有针对性地培养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