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捧起全省治水最高奖“大禹鼎”
【本站3月3日讯】在海宁市市区,洛塘河13公里绿道如今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在农村,不少村民直呼“我家门前有条美丽的河”……过去一年,海宁市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全市水环境面貌取得可喜的变化。
近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五水共治”工作视频会议,海宁市凭治水实绩捧回了全省治水最高奖——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
“‘大禹鼎’是对‘五水共治’工作全方面、综合性的评价,不能有任何的薄弱环节。”谈到我市获得“大禹鼎”殊荣,市“五水共治”办常务副主任宓肖明特别感慨:“‘清三河’、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劣五类水质提升……哪一项工作都不能少,都需要全力以赴去完成。”
2014年和2015年,该市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优胜市县、成功创建2015年省“清三河”达标县(市、区),促进市域水环境持续改善,省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从2013年的“合格”跨越到“优秀”,市级河道43个断面四类水及以上水质占比从2013年的20.9%提升到现在的74.4%,基本消灭劣五类,实现了以四类水为主体的历史性转变。
支撑“五水共治”精准发力的背后,海宁市一直致力于推进“五水共治”体制机制创新。
“大家都生活在这里,希望河水越来越清,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啊。”在“问政河长·海宁篇”活动中,生活在平阳堰港附近的居民胡利林向河长抛去了一个个较真的问题,河长回答得认认真真,让胡利林感到满意、感到放心。
像平阳堰港,有1位市级河长、4位镇级副河长、46位村级“小河长”,总计51位河长。该市整体水质变清变好,“大河长”带“小河长”、多级河长共同治水护水的全流域经验功不可没。
该市创新“大河长”带“小河长”工作机制,将“河长制”当成治河的“金钥匙”,以水质改善提升为纽带,使“大河长”与“小河长”成为利益共同体,开展大小河并治,推行流域治水;建立完善了2469条市镇村三级河道全覆盖的“河长制”管理网络,变“河长”为“流域长”,实施大小河长联动治理;建立了市镇村三级河长联动会商制度,以“十问河长”强化工作落实,确保河长到河边、知河情、懂治河,做到年初有计划、每月有动态、每季有推进、年终有总结。同时,进一步深化完善“河道警长制”,巩固“河长制”治水的经验在省、嘉兴可圈可点。
大禹治水何其壮烈,同样不能忘了共同参与治水的人。治水义务巡防队、市民监督团、“南非‘捎’来50万治理家乡水环境”……获得“大禹鼎”,是对海宁市全民治水最好的褒奖。